铁道部“卧铺打折”新规引热议叫好的不多
铁道部出台的卧铺打折政策正在引发热议,其中不乏质疑之声。
根据铁道部规定,从3月15日至6月30日,列车运行最后一日(含当日运行)6点以后的空闲卧铺可以执行卧铺优惠票价,优惠幅度在20%至50%之间。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称,铁道部将卧铺打折本身是好事,不过限制条件过多,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有关专家则认为,除非铁道部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否则真正市场化的降价行为难以实现,乘客也很难从降价中得到实惠。
质疑丛生:形式大过内容
“刚一听说要铁路车票要降价,感觉还挺激动,但是仔细一瞧,这么多的限制,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老家在山东的北京某高校学生小朱说,短途的乘客在经济条件允许之下首选的是动车组,即使买不到动车的票,考虑到旅途那么短,也宁愿买硬座。另外,优惠截止日期到6月30日,学生放暑假时必然得不到优惠,这使得该政策的实质意义并不大。
“这一优惠政策简直形同虚设。”经常出差的广东商人关先生向记者抱怨道,商务人士大多会把旅途时间安排在晚上,而优惠政策里面规定优惠时间仅在早上6点之后,这根本与商务人士的需求相违背。如果铁道部真的希望优惠百姓,就应该拿出更大的诚意,放宽优惠的限制条件,给乘客更大的自由选择度。
在北京某报社上班的叶先生告诉记者,卧铺打折的政策在3月15日也就是消费者权益日宣布,肯定想引起关注,不排除有“作秀”的成分。而且,卧铺打折的限制条件太多了,并不是一次货真价实的降价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姿态而非让利于民。既然打折,为什么不打得更彻底一些、力度更大一些呢?说到底就是一种缺乏诚意的表现。
“政企不分”造成政策难奏效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杨洪年表示,铁道部此次卧铺打折行为只是一个临时性措施,是权宜之计。3月1日至6月30日是传统意义上的淡季,客座率低,铁道部此举是想利用闲置资源,吸收一部分客流,从而减少亏损。
“出台卧铺打折的政策与当下的经济形势也不无关系,可以看作是扩大内需的一个措施。不过,由于卧铺打折只针对个别线路、个别路段和个别时间,所以乘客难以享受到太多的实惠,政策的效果也将比较有限。”杨洪年说。
按照规定,200公里以内的硬卧优惠票价按照原硬座票价的170%计算,软卧优惠票价按照原硬座票价的270%计算;200公里至400公里间的硬卧优惠票价按照原硬座票价的158%计算;软卧优惠票价按照原硬座票价的258%计算。
“铁道部与其让卧铺空着,不如打折促销,就像飞机票一样,淡季的时候打折,旺季的时候保持原价,甚至涨价。”杨洪年坦言,在美国,铁路公司都是自己定价,可以根据客流情况随意调整,完全市场化,而且打折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条件限制。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告诉记者,一直以国内的火车票价格是国家控制的,同时铁道部目前严重政企不分,作为一个垄断部门,火车票通常供不应求,大部分情况下铁道部没有动力去让利。
胡迟表示,随着公路、航空等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开始激烈,打折也可以看作是铁路部门的一种尝试,通过市场手段来应对竞争。“但是时间、日期和里程数等诸多限制又体现出浓厚的行政味道。”他坦言道。
加快推行铁路市场化改革
“这个尝试显得畏首畏尾,更像是摆姿态,缺乏实质性内容。”胡迟说,由于铁道部门经营体制没有理顺,在现有体制上推行市场化的“打折”难度很大。
记者了解到,铁道部出台卧铺打折政策并非首次。1984年9月10日,铁道部发出“关于充分利用空闲卧铺的通知”,硬卧减价幅度在40%以内;1998年6月17日,铁道部再发“关于空闲卧铺实行优惠价的通知”。2002年8月21日,铁道部发出“关于空闲卧铺优惠发售办法的通知”。
“结果每次效果都不太好。”胡迟建议,要加快推进铁路改革,区分出公益性业务和市场性业务,在公益性业务方面,要统一按中央指示稳定价格,而对于市场化业务方面,可以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灵活调整价格。
“像打折这样的市场化行为,铁路部门要真正以经营主体来推行,而不是政府部门主导,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和供给调节,打破时间、里程等限制。”胡迟说。
对此,杨洪年认为,现在国内的火车票价格恐怕也难以完全放开,我国的铁路里程目前只有7万公里,铁路还是稀缺资源,普遍面临着运力不足的问题,如果放开,必然涨价。所以只能等将来铁路资源丰富了,比如说铁路里程到了12万公里,再慢慢放开火车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