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津渡历史街区、滨江风光带、世业洲旅游度假区……越来越多的开放式新景区,近年来正逐渐走进市民的生活。漫步这些新景区,我们感受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品位的快速提升,市民生活的翻天巨变……这个“十一”长假,本报记者来到这些新景区体验式采访,推出这组《城市开放式新景区长假“观景”》系列报道。
有些时候,历史往往会给一些不显眼的地方以青睐,西津渡就是这样的地方。随着古街区保护性开发,西津渡这座“古渡博物馆”,正一天天从历史的风烟中唤醒。昨天上午,我们徜徉在这片古街区上,身旁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他们兴致勃勃地探寻着这条古街的历史印记。西津渡这片令人惊羡的古街区,正逐渐聚来八方游客。
“西津渡街区,期待更多‘鉴宝者’!”这是西津渡古街区建设单位这个“十一”长假的心愿。西津渡古街区保护性建设仍在实施,古街区正一天天揭开迷人面纱,如何使这里成为镇江旅游的新亮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已成为时下必须思考的一个话题。
【景区直击】
走在这古色古香古老的街上,聆听着身旁行人的脚步发出的细碎的声响,感受着古街千百年来沉淀的古韵,不由人不心旷神怡。
待渡亭前,一位女士举着相机,不停地拍摄周边景物。记者上前询问,得知该女士姓王,来自北京。“我特别喜爱古民居建筑,长假前从网上查找到有关西津渡的信息后,特别感兴趣,便约上几个朋友到镇江游玩。”王女士说,自己一圈转下来,觉得西津渡古街沿山而建很有特点,再加上丰富的“渡口文化”,非常值得一看。
来自珠海的郭先生,在与西津渡有过一次误打误撞的朦胧接触后,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半年前,我刚到镇江工作,住在金山公园附近,一天晚上散步到此,一下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待渡亭内,正在歇脚的郭先生告诉记者,这次“接触”给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当时因为灯火阑珊,好多老街上的景致都没能看清。自此,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这来走走。“几乎每次来,都能看到新变化。”郭先生说,这次来又看到了刚建成不久的小码头遗址,感到很欣喜。
“早就听说西津古渡了,今天来看看,果然不同凡响……”来自台湾的黄先生到镇江工作三四年了,身边的同事经常向他推荐西津渡古街区,所以这次长假第一天他就过来了。逛完古色古香的小码头街,黄先生走在通向昭关石塔的青石板路上,“古街上有那么多景致,真让人有点目不暇接。”一路行走,黄先生不停地按动着手中的相机快门。
市民忻女士是西津渡的常客,昨天她又带着女儿来到这里游玩。忻女士说,西津渡这两年变化真是大,可看的景观越来越多,而且这里基本属于开放区景区,让镇江市民又多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访谈直录】
“恒顺香醋”作坊、老字号“宴春”、“唐老一正斋”中华医药……西津渡古街沿街两侧,一大批具有悠久传统的老字号正在“复苏”。
从西津渡今年5月开街起,“恒顺醋坊”负责人杨玉新在小码头街上安营扎寨已有好几个月了。这座两层楼的民国建筑,底楼是经营场所,二楼是传统酿醋工艺流程模拟制作线,供游人参观。“开街初期,这里生意非常不错,但现在显得比较冷清,游客以本地市民和各地散客居多。”杨玉新话语间满是遗憾,“市民转到这里,通常都会进来看看,但很少有人掏钱买。虽然我们和本地及外地的4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联系,但目前到这里来的旅行社还显得不多。”杨玉新说,毕竟西津渡才开街不久,相信随着古街区的进一步保护开发,这里的人气会越来越旺。
昨天是长假第一天,西津渡古街区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2000多人,其中救生会、观音洞售票100多张。“虽然游客量比平时节假日翻了一番,但和我们的预期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西津渡建设发展公司负责人廖星,详细向记者介绍了西津渡今年5月开街以来的一组数据:开街前两天每天游客约1万人,属超负荷运转;从5月至9月共有十几万游客,平均每月2万多,其中一半以上是本地市民,“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西津渡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
廖星认为,虽然来过的游客相当多的都认为西津渡古街区值得一游,但目前游客总数还显得不多,旅游市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一方面和古街区还在继续实施保护性开发有关;另一方面,也给我市旅游业发展提出了一个话题,如何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使旅游资源能够形成合力,做到效益最大化。”
对西津渡未来两年的前景,廖星很是乐观,他认为,随着近期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西津渡还将会不断“变脸”。目前建设方已完成了街区内市农药厂、市滤清器厂、前进印刷厂等企业土地和厂房的收购,街区二期保护工程——“镇江老码头”创意文化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届时这里将复现大华饭店、巡捕房、火油公司等明清建筑群;还将发挥原有老厂房的功能,通过陈列各时期企业设备等实物,展示镇江近现代工业文明。
此外,云台山北坡景观工程正在实施之中。建成后,通过西津渡街上的一个盘山石道,游人可以登上云台山顶,到达伯先公园。同时,二人医搬迁工作也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二人医搬走后,通过修复小码头街,可以使西津渡目前所处的“小码头”和超岸寺的“大码头”两个街区连成一片,形成完整的码头格局。
【采访札记】
这里的廊亭榭阁,券坊楼台,园林小景,都是那样的似曾相识,如同饱经风雨、缠绵低回的乐章。一些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文字,穿越时光的隧道,在古街时隐时现,一不小心就会与它们撞个满怀;随意推开一扇门,就会走进历史的深处……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称誉西津渡为“中国古渡博物馆”,对西津渡古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西津渡街区,如何才能迎来更多“鉴宝者”?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发表了一些真知灼见。市民孔先生虽然来西津渡转过多次,但一次都没有购票参观救生会和观音洞,原因很简单,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不知道花钱进去值不值得。孔先生说,在这方面,西津渡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此外,最好能将这里的景点纳入全市旅游大范围,这样市民凭公园年卡便能在此观光了。这样一来可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来也可集聚这里的人气。”
来自上海的姜女士和家人在西津渡几家商店里转了一圈,感觉特色店铺数量偏少,尤其是没有多少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小商品,而且可供游人体验式参与的民俗内容也太少,“可能是正在开发的原因,现在这里的体量还不够大,游人来此花不上太长时间便可逛透。虽然这里有客栈,但要想留客很难”。
市民杜先生表示,我市有必要重新设计精品旅游路线,将西津渡设计进去,将越来越多的旅游团队吸引过来,“随着西津渡加大开发力度,说不定镇江长期的‘一日游’能够延伸成‘二日游’呢”。同时,杜先生希望西津渡能够成为我市旅游工艺品以及土特产销售的集聚地,以弥补长期以来我市在这方面的空白。
对于这条古色古香的古街,也有游客认为,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注意。有游客认为,古街两侧的店面招牌大多是牌匾,与建筑风格很协调,但也有少数招牌是现代的广告字体,有点不伦不类。古街上以及两边的巷陌仍然居住着一小部分居民,这为古街注入了很多生活元素,但少数居民在古街上空晾晒衣被,或是在路边阴沟里泼倒污水,无疑大煞风景。另外, 刚建成不久的小码头遗址保护性开发,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关注,但现场却没有任何介绍文字,一些外地游客希望这样的景点配上文字讲解。
图为游客参观老码头遗址。
石小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