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旅游> 景点推荐


雨季•云南之泸沽湖猪槽船之乐

发布时间:2008-04-02  来源:搜狐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十月十七下午六点到达的丽江,在古城停车场与二位长沙女侠告了别,她们要去昆明,而我则去泸沽湖。穿过小巷进入古城虽然早过了黄金周,但古城内仍然是人潮汹涌,感觉比两年前更嘈杂了。入夜以后,夹水而居的酒吧一条街人头攒动,音乐声震耳欲聋,舞台上穿着纳西民族服装的少女们甩发狂舞。不能不叹服商业化巨大的威力和无法抵抗的蛊惑力,它使丽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实现无缝对接。反讽的是,丽江独特的文化遗产不知何以体现?难怪不少人慨叹丽江已不复玉龙雪山脚下那上恬静怡然的世外桃源了。 回到厦门后,不断有人问我,丽江好不好玩,我竟为之语塞。丽江早已不是洛克、顾彼得们住过的丽江了,也不是获评世界文化遗产时的丽江了。我想我是不会再来丽江了,当下就决定,到泸沽湖后,不再返回丽江而改往西昌,再转往成都。

  十月十八日一大早,路灯还亮着,我就退房出门了。潮湿的石板路上行人稀少,一些摄狼扛着三脚架四处寻寻觅觅,清洁工打扫着昨夜狂欢所留下的一地狼籍,新的一天开始了。八点半,我在古城停车场坐上开往泸沽湖的面包车,单程七十元,双程一百二,同车的都是自助游的。邻座是一位新疆驴MM,她从川西四姑娘山、新都桥、稻城、云南德钦、中甸一路玩过来,还偷渡了亚丁封锁线,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老驴。中午路过宁蒗县,恰逢宁蒗县第一中学五十周年校庆,县城里彩旗招展、横幅飘飘,到处是穿着鲜艳彝族、藏族服装的一中学生们,花花绿绿,煞是好看!

  下午两点半到达泸沽湖观景台。群山怀抱的泸沽湖静静地躺在格姆女神脚下。在密云的映衬下,泸沽湖呈暗青色,显得深邃宁静,让坐了六小时车的我觉得此行不虚。观景完根据司机的指导,我们直驱三家村码头,从那里坐猪槽船上里务比岛,每人三十元。十一张船票的回扣,使得我们司机眉开眼笑的。

  为我们划船的是三个摩梭小伙子,我奇怪地问,不是说你产摩梭男人都不用干活吗?他们笑着说,湖面上起风了,女人们爱美,怕被风吹黑就不出来划了。看来,摩梭男人和女人们的传统角色正在悄悄地发生转换。据说,有些摩梭人的婚姻形式也从我们这些外人所艳羡的走婚制改成婚姻登记制了。

  这时,天空中的浓云渐渐散去,我从飞来寺念叨了一路的太阳终于在泸沽湖上空冒出来了。阳光下湖水清澈见底,水中黄绿色的大叶水草随波摇曳,有点象厦门海里的海带,长在湖面上的无数小白花,与阳光一起起伏、跳跃、闪烁着。登上里雾比岛,透过猎猎飞舞的五色经幡居高环湖远眺,淡淡蓝色雾霭中的格姆女神山巍峨宽阔,纺缍形的谢瓦俄岛纤细秀美,来回穿梭的猪槽船划出一湖闪闪金光。岛上有里雾比寺,我虔诚地绕佛寺转经一圈,感谢班禅大师等众佛保佑我此行快乐精彩。

  坐完船也傍晚了,司机把我们送到终点站里格半岛。青年旅社、扎西家、水云间等知名客栈其实都是在半岛外的湖边,标房大都开价一百五到一百八。现在已不是旅游旺季,这个价格明显偏高,看到我们往外走,店主赶忙说一百二,估计一百元应该可以拿下。但我们更想住到真正的里格半岛里去,在那里几幢褐色二层木楼三面临水,可与湖水最亲密接触,虽然这里面由于环保的原因不能设标间,但我还是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里了。我包下人间客栈的一个双人间,出价四十元,砍到三十元成交,新疆MM住的单人间也是三十元。

  我和新疆MM架起双脚,坐在房间外走廊的长椅上,靠着绘有卡通形象的柔软舒适的靠枕,面朝湖水,品着咖啡的醇香,欣赏着柳条依依,湖水拍打着泊着的猪槽船和湖光山色的变幻。我们谁也没有说话,细细品味着泸沽湖黄昏的静寂、淡然和闲散。泸沽湖缓缓地沉入黑夜,红红的灯笼亮起来了,起风了,我们转移到客栈的大堂。大堂里没什么人,看来都去走婚、烤全羊和参加冓火晚会了,我们在柔柔的灯光下看书、听音乐、上网、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落地窗外,水声哗哗,风声呼呼,是不是格姆女神在黑暗中呜咽流泪呢?不知为何,在这时,我突然很有些想家。

  十月十九日早上七点左右,拉开床边的窗帘一看,天阴沉沉的,狂风的呼啸声穿透木板传到房间内,看来今天又将是一个坏天气。但我已全然没有前些天那种因企盼看日照金山和徒步虎跳峡而对好天气期待的落空时的焦虑,因为我已下定决心了,今天不管风雨如何,我都将从里格半岛徒步到四川左所(泸沽湖镇)。客栈还未开门,我和新疆MM随便吃了点饼干,就背包离开客栈,离开里格半岛,这时开始下起小雨了。

  我们从客栈边的小路上山,四野一片沉寂,山谷里有几匹马儿低头吃草,苹果树下散落着不少小苹果。上到环湖公路,再走到观景台,雨变大了,风更猛了,俯瞰里格半岛已是影影绰绰了。继续往前走了两个山坳,新疆MM没带任何雨具,我们仅有的一把小雨伞已被风雨刮翻了好几回,冲锋衣的防水涂层也明显不顶用了。我们商量了下,她决定放弃徒步,于是我先把她送回里格。

  回到里格,九点四十五分了,新疆MM联系上了我们昨天来的车,刚好还有一空位,十点就要返回丽江。匆匆别过,看着她一蹦一跳消失在村口。回到厦门后我上她的博客一看,牛人啊,出了七本著作的作家啊!前两天逛书店,还看到她的书在卖呢。呵呵,可惜忘了叫她给俺签个名了。

  送走新疆MM,没了后顾之忧,我背好背包,披上雨衣,戴好帽子,套上手套,撑起雨伞,不再担心风狂雨暴了。九点五十一分,风雨大作,我哼着高明峻的歌曲《我独自走在风雨中》,再次出发,独自一人徒步泸沽湖去。云南境内的环湖路都是弹石路,被雨水淋得滑不溜秋,数不清我的鞋子在石头上发生了多少次漂移,更惨的是,左脚的鞋尖居然开了口,雨水和泥水慢慢从开口处渗入鞋子,袜子也湿了。但正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路过的第一个村子尼赛村就给了我美丽的回报。从高处下望,尼赛村躺在一弯柔美的圆弧形水岸边,湖水完全不同于里格的暗黑色,而是醇厚的深蓝色,近岸处则变成黄绿色,红褐色的田野上铺满金黄色的秸杆,岸边挺立着几株黄灿灿的杨树,多姿多彩的泸沽湖,美丽的家园!

  过了尼赛,上了一个大坡,山包处有一玛尼堆,玛尼堆旁的小路路口立着一块牌子:杨二车娜姆博物馆。我不象那辆贵州牌照的商务车上的乘客,我不是杨二的拥趸,也就不去拜访了。山坡下边的小洛水村,是杨二的家乡,杨二车娜姆客栈就在村口。在小洛水村,一辆面的从后面追上我,停在我身边,司机是一很年轻的小伙子,看我背着大包独行风雨中,热情地再三让我上他的车,要免费把我送到四川左所。此后,还有一些路过的班车和面的,也都停车问我要不要坐车,婉言谢过这些好心人,要是在平时走在驴途上咱可是一门心思盼着蹭便车。但这次旅行,因为一直在下雨,雨崩没去成,虎跳峡太危险了也没徒步成,今天总算在泸沽湖畔捡了这么一个徒步的机会,今天,咱就是想徒步!

  过了大嘴村不远,弹石路突然变成了柏油路,路中间凌空架着一座简易木制牌楼,上面吊着块写有“欢迎进入四川泸沽湖”的木牌,川滇两省的边界就是这两种路面的交界处,很容易辨别。我左脚还踏在云南,而右脚却已踏进四川了,再往前跨一步,我就告别云南,正式结束我这次云南之旅了,但我的泸沽湖徒步之旅路还正长呢!

  四川泸沽湖景区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左所镇(现已正式改名为泸沽湖镇)。四川境内的环湖路是路况良好的双车道柏油路面,交通标识齐全、清晰,我不必再小心翼翼地绕行大水坑或是躲闪汽车喷溅起的黄泥汤了,走起路来格外精神抖擞。我开心地向路遇的每一个生命,不管是摩梭人,还是可爱的黑山羊、小红马大声地问好。一个摩梭汉子划着一条猪槽船正冒雨在湖中撒网捕鱼,大声回答我:“都没有鱼啊!”是啊,看他用力拉起渔网在水里抖动,确实是一条鱼也没见着。他那约莫三四岁大的儿子撑着一把小破伞,蹲在岸边的树下看着他打渔。如此寒冷恶劣的风雨,父子俩这么辛苦付出,却收成不佳,唉,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啊!

  四川境内沿湖的村庄也开有许多客栈,但多柴门紧闭,寂无声息,生意明显不如云南那边。我感觉,来泸沽湖游玩,住在四川这边的客栈应该比云南那边更加安静,更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纯正摩梭风情。而且,四川境内的环湖路、村寨和客栈多建在湖畔平地上,比云南的更接近湖水,每一家客栈都是无敌湖景房呢。

  在木夸村的路边小店询问离左所还多远,卖东西的摩梭小妹说不远了。村外岔路口竖着一块路标,离泸沽湖镇只有两公里了。又谢绝两三辆三轮摩的的低价诱惑,不就是再二十分钟的路吗?当我撑着伞,披着雨衣顶着风雨走进铺着宽宽石板的泸沽湖街道时,我看了看时间,十三点五十三分,也就是说,我用四小时零二分钟从云南里格半岛步行到了四川泸沽湖镇。我当即怀疑,这一段路应该没有别人所说的二十八公里,我估计大概是二十公里,回到厦门一查,果然只有二十一公里。

  泸沽湖镇开往县城盐源的班车一天有三趟,最晚的是中午十二点。我看时间尚早,就打算今天直接赶到盐源。站在镇中心三岔路口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等到便车可蹭。一个面的司机,拉着两个当地人,一直动员我跟他们两人合着包车去盐源,每人只要五十元,只比班车贵十来元。看着自己的鞋子、袜子和裤脚全湿了,早饭、中饭都没有吃,肚子也饿了,想想还是决定不再赶路了,今天就住这吧。

  泸沽湖镇的标房开价六十元,还到五十元成交。特别询问有没有热水,老板娘连声说有,昨天刚好出了半天太阳的嘛。这么说来,昨天出了半天太阳,既让我得以享受到泸沽湖猪槽船之乐,还让我今天有热水洗去徒步的疲乏,我也不能再埋怨此行太阳公公不作美了。洗了个酣畅淋漓的热水澡,痛快极了,腰酸脚痛好了一大半,再泡上一杯咖啡,端起来闻一闻,真香啊!这时,新疆MM发来短信说,她还坐在车上正在大山里绕来绕去呢,可怜的人喔,而长沙女侠们正在大理腐败呢。不再理会窗外的风雨了,让我躺在柔软的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做一个泸沽湖走婚的美梦吧。。。。。。

(责任编辑:
 

金山论坛】 【返回】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