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悠
最近,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里,一些年轻演员“飚”演技的对决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热议。特别是几位年龄相近,但演技水平差距巨大的年轻演员之间产生对比,更让大家感叹:上台一张口,就知演技有没有。
其实,不只是演艺界,每个行业都是如此。业务水平瞒不住,也装不出。老师水平咋样?教一节课就一目了然;厨师水平如何?炒一盘菜就足以证明。自己嘴上说得再玄乎都没用,拿出手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代言。
综艺看完固然可以一笑了之,但是不妨也问问自己,在行业里算得上“诞生”了吗?如果也和年龄、出道时间相近的同行也来一个同台竞技,会是一个啥样的结果?想一想这个问题,不算浪费时间。在思考之余,如果得出的结论是尚未“诞生”,就更要琢磨琢磨如何才能算“诞生”,而自己又是缺乏了什么导致还在“孕期”?
是缺乏对行业的敬畏感吗?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一行,就表明是愿意奉献青春。奉献靠什么具体表现?就是要有敬畏感。要对制作(写、拍、教、炒、演……)出一个优质的作品有追求,让自己的每一次创作都按最高要求去实施。不轻易原谅自己原本可以避免的失误,更不允许自己出现类似笑场这样的低级差错。
是业务水平、经验尚需磨砺吗?比起缺乏敬畏感,这个问题的难度倒是小了些。答案也很简单:学。各行各业经验上升的路径不一,但也有共通之处:从模仿到创新。初期,可以学习、借鉴(注意,不是抄袭)业内前辈、大家的经验,干着干着,加以分析,多多少少都能琢磨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甚至是自己独创的新经验。这样,前进之路便能走得更稳。
一有敬畏的态度,二也会求上进,那自己即便在行业里还没“诞生”,也是可以看得到“预产期”的。就怕,既没有敬畏的态度,也不屑钻研,那恐怕只能“难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