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社会
 
标题导航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数学教授不会解奥数题
谁该反思
干部调研要坚决斩断“彗星”尾巴
落实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相亲鄙视链
把感情物化了
支教爱心遭亵渎
感动“高温坚守”
更应保障“高温权利”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7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学教授不会解奥数题
谁该反思

  吕也玫

  报载,在当清华附中校长前,王殿军曾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笑言自己的女儿上了几次奥数就被他喊停了。“她问我的题目我都做不出来。”王殿军说,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奥数班解题的方法是“不正常”的。(见7月16日的《光明日报》)

  奥数题难倒数学教授,不足为奇。著名作家王蒙做孙子的语文试卷不及格且不说,我国的小学奥数题难倒了鼎鼎有名的数学大师菲尔茨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他来南京大学,面对一道小学奥数题,等了几分钟,记者还没看到他算出答案。正在纳闷中,就见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呵呵,我能不能不做这道题,感觉我现在的思路比较混乱……”其实,何止大师的“思路比较混乱”?我们做家长的,甚至不少大学生都对小学生的某些奥数题感到“思路比较混乱”,怎么不令人纠结?

  “做太难的题目,反而会伤害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某数学大师的忠告不能说没有道理。试想,时下,有的小学生不会做数学难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逼迫孩子进奥数班或培优班,导致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何来兴趣可言?而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了动力,何来学习创新力?何止小学生如此,高中生也如此。有高二学生反映,自己参加一周实习班,就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反复做,然后死记硬背,套。让学生把大量的学习时间花在“刷题”上,容易让学生们“思维走歪了,兴趣学没了”,何来创新能力?难怪我国没有人解“钱学森之问”呢?

  事实上,像这样的“难题”多半是从教辅书上转抄过来的,甚至有的来源于奥数资料。而教辅书早已泛滥成灾,奥数资料是难上加难,早已为人诟病。为什么老师们如此热衷呢?说穿了,完全是为了应试,从而导致部分家长也急功近利。最终结果是“高分低能”的学生的不断涌现,虽然让我国学生在奥数比赛中频频得奖,却总是出不了几个超级世界大师。

  奥数题难倒数学教授,是因为出题者是从应试教育考虑的,根本没有从素质教育上考虑。无论是各种奥赛班还是培优班,都是学习超过课本之外的难题,以显示参加补习学生的“数学成绩好”。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冲击着“减负”政策,也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而老师关注学生的分数,家长更重视学生的分数,要求学生会解“难题”,能得“高分”,有了学校和家长这些“群众基础”,就像商品有了市场,奥数题难倒数学教授这类现象自然层出不穷。

  当然,要想终结奥数题难倒数学教授之类的现象,并非没有办法,关键是要改革当前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操作办法,不“唯分数是举”,考察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考、高考“看素质录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