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社会
 
标题导航
物理课也可以诗情洋溢
丹阳大力推动
校园足球发展
做新时代好老师
奚华新《行走教涯》
感动扬中教育
句容教育加速升级
迈向优质均衡
索普初中校园文化节
南师大普法校园行“走进镇中”
润州语文名师工作室获评全国先进
京口积极开展
生态文明教育
吕城幼儿园教育乡趣盎然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理课也可以诗情洋溢
——感受市索普初中朱文斌老师的课堂教学

  唐守伦

  在讲物体的运动时,他用“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引入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产生一种丰富的想象。

  在引入静止的相对性时,他用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描述运动是绝对的这个概念,说明地球永不停息地运动。

  这位能让枯燥的物理课堂洋溢着诗情、充满浓郁文学味的老师,就是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索普初级中学的朱文斌老师。

  巧借诗文入课来

  庄子说:“原天下之美,析万物之理。”物理是科学,科学在于求真,只有真的东西才是美的。

  但朱文斌发现,一些学生不能欣赏到物理之美,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对物理学习产生畏惧感。为此,他不时地提醒自己,如果物理课堂只注重严密的推理和演绎,在教学语言上缺乏文采,缺少人文的关怀和情感的交流,学生的形象思维必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就会感到物理乏味无趣。

  “学生在富有情感的诗意课堂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心情激荡,感受到物理知识神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敢想敢干的朱文斌,决定尝试巧借诗文入课来。

  光的反射教学开始前,朱文斌吟诵“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和“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等精彩诗句,让学生对光的反射情景顿时产生十分美好的向往,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陡然大增。

  待进入新课反馈阶段时,他让学生欣赏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并询问:桃花“夭夭其艳,灼灼其华”是因为什么原因?

  听了学生的发言,他及时总结说:“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桃花‘夭夭其艳,灼灼其华’的原因,用物理光学知识来解释,是因为桃花反射了红光。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的缘故。”

  “我们看到在同一种光线条件下,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的表面对色光具有不同的吸收光与反射光的能力。反射光不同,眼睛就会看到不同的色彩。物体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吸收了其他色光,那么这物体就是红色的。”面对学生的提问,他娓娓道来,“依此类推,各种不透明物体的色彩现象就是这样显现出来的。桃花的表面将红光反射出来,映入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桃花是红的,桃花本身是不会发出红光的。”

  下课了,看到学生们意犹未尽,朱文斌坚定了探索诗文入课的信心。

  赏诗析趣明道理

  “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

  《声》的复习课开始后,朱文斌请学生欣赏这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一下子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他再适时抛出问题:“这首诗中,哪几句包含了声现象的道理,分别包含了哪些声现象道理?”

  课堂一下热闹起来。通过讨论,学生们得出:“棒打衣物响四方”是说湿衣物与木棒接触面间的空气柱振动发声,也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响四方”是说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响度大,并且声音是向四周传播的;“小弟沿河踏歌来”是说声速远大于小弟人走的速度,所以先听到歌,后出现来人;“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是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当棒打衣物的声音传到小弟耳朵时,棒已举到空中。

  见大家谈兴正浓,朱文斌又让学生背起了《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话音一落,他就抛出了话题:“这首诗中又有哪些声学知识呢?”    

  “声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听了学生的回答,他又拓展复习内容,略带神秘地告诉学生:“声音也会‘拐弯’,大家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又是一番热烈的讨论,他与学生一起达成共识:声音靠着空气传播时,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跑;一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拣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夜晚, 接近地面的气温比空中来得低,钟声传出以后,就顺着温度较低的地面推进,于是,山下客船上的人在远的地方也能清晰地听到钟声。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了我们民族的‘乡音’,把物理知识同我们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一定也会让物理教学内容充满诗情画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物理教学内容,而且也能使物理课更加生动有趣。”朱文斌感慨地说。

  定律思路皆成诗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谈到物理课的价值表现时,有这样的要求: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朱文斌将这一要求带入课堂教学实践,用对联、诗词表达难记难理解的定律以及各种解题思路。有这样一道题: L1和L2两只灯泡, 铭牌分别为“ 6V,3W ”和“4V,4W ”, 求:(1)将两只灯泡串联时电源的最大安全电压; (2)两只灯泡并联时的干路中最大安全电流。

  解这种电学题时,到底参照哪个电压或电流,非常容易被混淆。如果能为学生总结出清晰的解题思路 ,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朱文斌精心思考后,通过一副对联对解题规律作了生动的概括: “上联:并联保小电压,下联:串联保小电流。横批:可怜弱者。” 让学生们在开心一笑中找到了解题的真谛。

  朱文斌深知,关注物理知识的文化取向,其实就是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开发物理知识的育人价值。对于教师而言,“理论的实践化”固然重要,“实践的理论化”尤为必须。教师要学会从自身的实践经验中, “悟”出自己的行动理论, 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在讲解《欧姆定律》时,他用一首诗进行了形象的概括:“物理学家叫欧姆,千次实验测电流,分析数据找规律,阻压影响电流走。压高电流正比增,阻大反比降电流,世人未忘其贡献,命名定律载千秋。”

  学生们一下子记住这首诗,不仅加深了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而且深化了学习效果,将文学与物理学有机地融合,激发了大家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