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如海。但民国时期出版的期刊因为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许多期刊因为战争和动荡等原因,只办了几期就停刊了。甚至有一些期刊只办了一期就停刊,创刊号成了停刊号,又是终刊号,也是绝刊号。笔者藏有一册1930年6月16日由上海北新书局发行,沙仑社出版,由夏衍任主编的综合性杂志《沙仑》,就是这样一册期刊。
中国电影在20世纪初滥觞期间,主要是文明戏演员在独领风骚。进入20年代后,电影界又成了鸳鸯蝴蝶派一统天下,接着又是神怪片、武侠片大出风头。这种和时代发展背道而驰的现象,理所当然地引起左翼作家的关注。从30年代初,他们就逐步进入电影领域。
1930 年3 月2 日,左翼文艺界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参与发起者五十余人,实现了中国进步文艺界的一次空前大联合。“左联”成立的同时,还广泛吸收了很多进步文艺团体,“沙仑社”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0年6月16日,由夏衍主编的《沙仑》月刊在上海创刊,是刊大32开本,由沙仑社出版,北新书局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本和电影有关的刊物。撰稿者有叶沉、冯乃超、许幸之、沈端先、黄芝、祝秀侠、钱杏邨、陶晶孙、鲍明强、沈起予、王质夫、王莹、葆初、凌鹤、晴初、樱影、徐杰、邱韵铎、莞尔、马文珍、左明、龚冰庐、杨邨人等。
在这本封面上印有“新兴戏剧、美术、电影、音乐、文学的综合杂志”字样的刊物中,左翼文人在这一阵地上发表了大量的左翼文艺理论文章与作品,也成为与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战、文艺大众化讨论、批判“自由人”及“第三种人”等文艺论争的主战场。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关于戏剧、美术运动、电影方面的论文。如叶沉的《戏剧运动的目前误谬及今后的进路》、沈西苓的《关于电影的几个意见》、许幸之的《中国美术运动的展望》、冯乃超译A.鲁那卡尔斯基的《俄国电影Production 的路》、黄芝译介的《阿夫尔的宣言》( “阿夫尔”是俄国的艺术联盟) 、陶晶孙的《再述效果》、沈起予的《演剧的技术论》等。二是关于戏剧的批评和戏剧界演剧情况的介绍。如冯乃超的《〈拿破仑〉观后感》、祝秀侠的《〈Volga Volga〉的所见》、幸之的《南国剧社美术展评》、孟超等的《对于旧剧的意见》、王质夫等的《南通的戏剧界》等。三是刊载了一些随感类的文章。如樱影的《福音堂》、徐杰的《地下生活的一页》、莞尔的《大世界》、宪章的《楼头的艳笑》等。四是刊载了一些文艺新作。如左明的一幕三场剧《夜之颤动》,写老夫听到儿子战死的消息后,伤心绝望,他认定穷人的孩子永久受苦,于是杀死了刚出生的孙子,没想到儿子并没有死,还从战场上逃回来了,在儿子的鼓动下,他和儿子一起参加了起义军;叶沉的一幕喜剧《蜂起》,书写了丝厂女工的罢工场景;杨邨人的独幕剧《民间》,描绘了一场农民运动;龚冰庐的小说《标语》,写士兵意识到军阀都是屠夫后,决定“穷人要为穷人自己打仗”。
然而,《沙仑》只出刊一期,即遭当局查禁,但他所发表的文章内容却明确表明:电影领域已开始纳入中国共产党关注的视野。与国民党文艺界展开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斗争,更需要以刊物为阵地来展开。吸纳进步刊物,收编文艺团体之于“左联”队伍的壮大可谓意义深远,《沙仑》的出版,推介了一批左翼文学新人、新作和新理论,推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进程,也推进了左翼文艺界的大联合,对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