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社会
 
标题导航
建设海绵城市,促进人水和谐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6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海绵城市,促进人水和谐
绿色屋顶 雨水再生利用 湿地 森林 湖泊 雨水花园 透水路面
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 树木 湖泊 河流 拦水坝 城市小区 污水处理厂 草坪 湿地公园 下雨时 吸水、蓄水 净水、渗水 储水 储水 储水
虹桥港河道生态化修复(之前)
虹桥港河道生态化修复(之后) 方良龙 摄
金山湖路缕空路牙
改造的江二社区停车场 方良龙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给排水管理处提供

  市住建系统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本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镇江“很受伤”,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共出现40多处积水点。网友在调侃“看海”的同时,对镇江加快打造海绵城市的呼声高涨。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即比喻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在城市30年一遇以下降水时,可以想象大量的雨水被“海绵体”吸收之后,城市将不再积水。

  近年来,我市创新观念,先行先试,自觉践行低影响开发(LID)理念,在海绵城市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今年4月,镇江获首批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对我市的城市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现实需求加政策红利,助推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提速。 

  谋划篇:高点定位,重在治本

  “一湖揽三山,九水绕江城。”我市地表水系发达,河流成网。金山湖和古运河、运粮河、虹桥港等9条主要城市河流,构成主城区的水系。近些年镇江多次遭受暴雨袭击,城市部分区域积水严重,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同时,城市面源污染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以构筑“钢筋水泥丛林”为特征的传统开发建设模式已不能有效应对洪涝灾害。

  面对突出挑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人居环境奖等建设过程中,将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面源污染治理,并形成稳定增长投入机制。

  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是镇江实现“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目标的最佳解决方案。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决心按照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在政策制度保障方面,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关于我市实施低影响开发控制和雨水调蓄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和工程验收过程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若干规定》等政策制度,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资金投入、规划管控、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维护等方面作出了全面、具体的规定。在技术保障方面,我市组建了优秀的技术咨询团队,以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国际化团队和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核心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和上海城建设计院等为紧密层,已形成了一支集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和研究的高水平队伍,整体技术力量达到国际水平。

  其实,我市自2010年起就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进行了相关工程实践。已建设生态草沟15.72公里,生态化道路约40公里,雨水花园和透水路面约3.5万平方米,绿色屋顶3.5万平方米,建成观塘路下凹式水景公园等雨水调蓄利用设施5万立方米,为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其中金山湖路、观塘路水景公园、康湾小区等项目经受住2014年7月27日近15年一遇的暴雨考验,未发生内涝问题。

  推进篇:马上行动,敢做善成

  试点城市申报成功后,我市迅速行动,科学谋划,全面扎实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

  健全机制体制,完善政策制度。我市对原有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领全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并细化各职能部门、各辖区和城市建设主体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完善督查和考核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

  编制规划计划,明确建设要求。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抓紧对《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编制和修编,细化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内容,以确保在各项规划中都能很好地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要求。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新建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内容,进行立项审批、规划审批等相关环节管控;对在建项目,要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内容调整完善规划设计,进行建设,竣工验收合格后政府给予一定奖补资金。

  探索地方标准,制订技术规范。在制订一系列“试行版”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加快编制《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镇江市透水铺装技术规程》、《镇江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镇江市绿色屋顶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本地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总结实践经验,加快项目建设。3月起动工的解放路南段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引入了雨水花园、滞留塘的设计。雨水花园比道路地面略凹陷,能起到收集和净化雨水的作用,通过土壤的慢渗,让雨水先浇灌树木花草,净化后再排入地下管网。正在施工中的江二社区是首个被纳入海绵试点的老小区。已改造完成的“海绵”停车场,铺设了透水性能非常好的砖块。两旁的绿化带略低于地面,让雨水经土壤滞留后再排入地下管网。“前不久的一场雨,铺了透水砖的路面,雨水落地后就不见水踪;而一旁的普通水泥硬化道路,已积起水层。一位此前有疑惑的退休干部看后最终点头称赞。”市给排水管理处行业监管科科长曹德圣告诉记者,下一步还将探索把小区不透水路面改为透水路面,利用现有空间做透水绿化带,楼宇之间安放雨水罐。改造目标为在不扩大下水管道管径的情况下,这个老小区足以应对30年一遇的暴雨。   

  展望篇:人水和谐,生态宜居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重点针对旧城改造,兼顾新城开发,积极采用国际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综合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最优化实现海绵城市功能,实现人水和谐。

  市给排水管理处副处长赵宝康透露,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位于主城区,陆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27.6万,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主中心,包括“三山”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历史街区西津渡等,划分成运粮河片区、历史街区、太古山片区、金山湖南岸、虹桥港片区、焦东片区及江苏大学七个部分。2015-2017年期间,共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92项,海绵城市建设投资44.9亿元。

  新制订的《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计划》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好愿景:至2017年底,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陆域22平方公里)实现以下指标: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75%以上;排水防涝标准达到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防洪标准达到“长流规”标准(相当于50年一遇);面源污染削减率达到60%;非常规水资源替代城市供水比率≥7%,污水再生回用率达到10%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率75%;受纳水体水质达Ⅳ类以上。至2025年,我市建成区范围全面建成海绵城市,将城市建设成“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城市。

  届时,镇江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成功,将具有多重意义:可为高密度老城区的海绵城市改造提供示范意义;可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相和谐统一的路径;作为中等发达地区,可为全国大多数同类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推广、可持续的样本;可探索水质型缺水城市水资源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形成工程和效益、管理机制、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和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成果产出,为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海绵城市提供示范。 

  市给排水管理处主要负责人表示,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的必然选择,也是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但是,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社会,需要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全社会参与。

  (张宁 方良龙)

  习近平谈海绵城市建设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谈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许多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等。这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

  观塘路雨水花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