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未晚亭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社会
 
标题导航
一位老教师的“无偿之夏”
家庭主心骨
邻里热心人
王云翔为央视栏目题字
148本日记记录50年岁月
爱管“闲事”的倔老头
平淡迈向百岁人生
大学生慰问
孤寡空巢老人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9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写到青奥会
148本日记记录50年岁月
  其中的两本日记。

  “2014年8月16日,青奥会开幕式:一、习主席在南京宣布南京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开幕;二、江苏省省长李学勇致词。三、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词:卓越、友谊、精神……”这是一篇摘于丹阳古稀老人吴二林所写的日记,当天举世瞩目的青奥会在南京开幕。

  今年整70岁的吴二林,从19岁起开始写日记,每天都把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用日记记录下来,50年间,竟写下了148本日记!

  在丹阳市云阳街道化肥路社区吴二林的家,笔者看到客厅桌子上那148本的日记。“毛主席语录”、“喜鹊登梅”、火炬、灯塔……日记本上这些具有特定时代烙印的图案,无不在诉说年代的久远。

  吴二林1964年参加工作,当时他19岁,是江苏省句容社教工作团虬山分团刘巷工作队一名队员。说起和日记结缘,吴老思绪一下“倒退”回去:“在那个年代,写日记其实就是工作中的一部分——记笔记。工作队要求每个队员必须要每天记笔记,而且,当时的笔记,别人不能随便看,如果自己遗失还要受处分。”老人回忆,日记要求除了记录国家大事,就是真实记录个人的思想行为,内容包含:时间、地点、天气;大事、要事,还有工作中发生的事情。

  1964年10月16日,“社教运动动员会”在原丹阳县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当日记下的第一件国家大事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1月,吴老工作的刘巷工作队解散,工作中不再要求他每天记日记,可他把每日一记的好习惯保持下来了。 

  看着面前大小各异的日记本,笔者随手翻了翻,不由得从心里佩服老人的韧性。50年每天写日记,有没有忘记的时候?“不管多晚,写日记是忘不了的,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不算日记嘛!”吴老自豪地说,记得有一天,他去南京吃喜酒,晚上回到家已经快12点了。“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日记写了。”日记中他写道:“2004年11月15日,今天南京的朋友邀请我喝喜酒,他嫁女儿。因他女儿和我儿子同在南京妇产科医院出生,而且相差两三个小时,下午我就给在湖南当兵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这个喜讯。”写完差不多就是次日凌晨了,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写下的一篇“最迟”日记。

  “我的日记,记的东西五花八门,但记下来的事情,大多对于我来说都很有意义。”吴老说。笔者翻阅中看到,大到国家大事,历史性时刻,比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今年的南京青奥会,他每天都会把所看的新闻报道和赛场发生的动人事迹写进日记里;而日记中的小事,小到生活中哪个亲戚家办喜事、谁家小孩出生,他也都会一个不落记下来。

  对于一个人来说,五十年已经是大半辈子了。50年来,吴老用手中的笔抒发自己的情怀,记下了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记下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尽管不乏忙碌和草率。而因为写日记的常年积累,对他的观察、组织、表达和写作等综合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吴老初中只上了一年,且当时上初中还是半天务工半天读书,但近年来,因为具备了特定的能力,他先后参与编写了《丹阳市云阳镇志》、《丹阳十六娘》等书籍。

  (王彩平 朱美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