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所买的书中,有没有几本让你最后悔的书呢?作家叶开近日在微博上分享了买了让他最后悔的书,编剧史航随后开始“吐槽”。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跟帖吐槽这些年买过的最让自己后悔的书,岳南的《南渡北归》和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似乎被网友吐槽最多。
手有五指,长短不一。无论你多么爱书,又多么会品书,总会买过那么几本让你后悔的书。从概率角度上看,每个人心里都会有那么几本让人颇觉最后悔的书。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些“最后悔的书单”中,抛开那些真正不值得讨论的烂书不谈,一些书频频上榜不能不令人颇觉诧异,如《南渡北归》和《人生若只如初见》等。这或从侧面反映,至少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一些名家的书籍并未具备到与其名声同等的品质保证。这其实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即名人出书如何保证质量。
书籍出版本身兼具两大特征,即市场和文化。虽然市场有追逐时髦潮流的短板,但追逐时髦潮流的未必就一定都是烂书。有一点我们应当相信,就是那些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差劲的书,不太可能从市场上获得丰足的回报。换句话说,市场会淘汰烂书,但市场并不一定必然激励产出好书。相反,由于名人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一些品质欠佳的书籍可能傍着名气而混淆公众的判断。前两年,王朔推出《我的千岁寒》后,一些读者反映看不懂,王朔于是直言建议“看不懂别买”。事实上,很少有人会有这种“自损”的豪迈气度,反倒是自己极力鼓噪不说,还会拉着一帮“脸熟”名人帮忙聚集人气。
“最后悔的书”一呼百应,实际折射的是书评萎缩困顿的窘态,以及书籍品质评价机制的话语弱势。评论家白烨说“一个没有书评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这并非危言耸听。网友纷纷披露“最后悔的书”,何尝不是对书籍的一种评价,只不过这种评价太过滞后,对书籍出版源头的反促影响极其有限。我以为,眼下真正的问题在于,书评怎样在这个时代昂扬成长,怎样突破当前避重就轻、只褒不贬的乱象,真正成为读者选择图书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