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马珂 本报通讯员 李路琪
2008年以来,国内许多地方因为强降雨城区可“看海”,积水区改造因而成为民生关注的重点。多年来,我市始终把积水区整治列入城建重点工程,着重解决市民居住环境问题,城市建设在细微处“着墨”,让越来越多的百姓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接地气的贴心工程
让市民更暖心
“老曹,你们又来了!”当记者跟随给排水管理处工作人员走进长江路17-19号时,芦国珍走出家门亲切地与工作人员打招呼。“政府真是干了一件大好事!”芦国珍指着自家外墙已经褪去的约40厘米高的水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好了,再不用怕淹水了,家里终于可以像个样啦!”
与芦国珍一样,运河路66号的居民同样深有感触。2013年初,因为化粪池外溢结冰,居民出行不得不小心翼翼。在接到社区反映的情况后,相关部门迅速出动,将已老旧的化粪池消灭,重新铺设了排污管道,彻底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心腹之患。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改造前,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简陋陈旧,环境极其恶劣;改造后,居民小区有了相对齐全的基础设施,环境变优美,生活变方便。甚至不少积水区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告别了多年使用率颇高的雨靴。
一位“老城建”深有感触地说,“也许这些项目的投资不能与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大工程相比,但它是接地气的暖心工程,老百姓是真心欢喜和高兴啊!”
积水区的不断消失
让生活更美好
市给排水管理处副处长赵宝康告诉记者,从2005到2010年,全市累计投入2375万元,完成积水区改造项目近200个。近三年,积水区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2011年投入了670万元,2012年投入了830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投入550多万元,宗泽路、谷阳路等113个项目得到整治,改造管道7800米,清淤近5万立方米,直接惠及近5万人口。(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