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镇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要闻·社会
 
标题导航
认识土墩墓,
触摸青铜时代的江南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认识土墩墓,
触摸青铜时代的江南
——写在江南土墩墓博物馆开馆之际

  本报记者  贺莺  滕庆海  摄影  贺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说:“土墩墓,是江南地区商周时期独有的文化遗存,离开土墩墓,中国南方的青铜时代将是一片空白……”

  全国唯一的土墩墓博物馆

  探营

  江南土墩墓博物馆占地25亩,建筑面积达6230平方米,是周代土墩墓文化专题博物馆,展品以陶器、原始瓷、印文硬陶为主。博物馆共有两层展厅,一楼是土墩墓文化展,二楼是句容民间收藏艺术博物馆藏品和句容名碑名帖拓片展的临时展。

  走近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是由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题写的“江南土墩墓博物馆”八个大字。进入馆内,大厅中央观景台就陈列着一个一墩多墓的复原土墩墓,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说:“这个复原墓是通过已经发掘的句容市天王镇寨花头2号墓按1∶1比例复原的。该墓所有墓葬头向均朝向中心墓葬,土墩其他层位的墓葬也显示同样的向心结构,仿佛被中心墓葬所吸引,整个土墩墓宛如一个丰硕的乳房,预示着吴文化有着强大生命力。这种结构与当时中原地区截然不同,仅见于青铜时代的江南地区。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埋葬方式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精神抚慰,更多的是给人以‘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启示,也反映了江南先民重生崇死的民俗信仰。”

  步入一楼展厅,迎面就是两堵土墩墓土层复原的墙,再现了土墩墓营造的各个层位的关系。低头,地上雕刻的是土墩墓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等数个南方省市的分布地域图,标识密密麻麻,星罗棋布,尤以宁镇地区分布最为密集,基本上是以茅山山脉为密集中心,向四周扩散。据介绍,土墩墓的命名还是以1974年句容浮山果园土墩墓发掘后正式命名的!

  整个展厅都是围绕土墩墓文化的发展演变进行,展出了大量的2005年土墩墓考古出土后的器盖、印纹硬陶罐、原始瓷盘瓷罐、青铜器,以及泰伯奔吴、一墩一墓、一墩多墓结构、专家考古挖掘现场场景、土墩墓营造过程场景和土墩墓之谜等,通过陈列、复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再现了土墩墓文化的辉煌和发展演变过程。每个单元的展厅里都陈列着大量土墩墓出土的器皿,这些器皿古朴简单,带着江南土著居民的文化气质。

  二楼展馆设有句容民间收藏艺术博物馆藏品展和句容名碑名帖拓片展两个临时展览,展出有民间收藏的青铜器、玉器、青瓷精品80余件;茅山、宝华山碑刻拓片77幅,其中就有陶弘景墓志铭、董其昌撰写的《宝华山雪浪大师碑铭》等。5D影院播放《泰伯奔吴》宣传片,在动感和娱乐中再现泰伯奔吴,建立勾吴古国的传奇故事。

  触摸商周时期的江南

  考古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一种特殊的埋葬方式,主要分布在苏南、皖南、浙江和上海等长江下游一带。这种墓有坟丘而无墓穴,利有丘陵地带的山冈和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置死者和随葬器物,然后堆积起未经夯打的包头状土墩。每个墩内埋一墓或埋几座甚至十几座墓。”江南土墩墓博物馆馆长翟忠华介绍说,土墩墓的考古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发现,真正的考古从上世纪70年代句容开始正式发掘命名的,80年代浙江、安徽也陆续发现了土墩墓。由于各地发现的土墩墓结构异常,有关土墩墓的争议不断,迷雾重重。

  2005年,由南京博物院主持的句容、金坛土墩墓大型考古发掘,先后调查发现土墩墓46座,其中被高速公路建设彻底破坏6座,实际发掘土墩40座。共清理墓葬233座,祭祀器物坑229个,丧葬建筑14座,出土文物3800多件,这次发掘发现,土墩墓集中分布在茅山周边(公元前的勾吴古国地域),确认了一墩一墓与一墩多墓现象并存,首次发现了一墩多墓的向心结构布局,土墩墓存在堆土掩埋与坚穴土坑的墓葬和葬具独木船棺、多样的墓葬建筑、墓地界域以及土墩墓的营造过程,显示江南土墩墓独有的特色,不仅丰富了江南土墩墓的内涵,而且在深入研究青铜时代江南土墩墓的形制结构、埋葬方式、祭祀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土墩墓始于西周前期,盛行于西周后期和春秋时期,至战国早期逐渐消失。”翟忠华介绍,夏商周时期,在中原文化区之外,存在着以土墩墓为葬俗的特殊文化群体,虽然后来周人统治了江南地区,周文化已经对江南地区有了很大影响,但是江南地区的土著文化仍占主流。公元前473年,吴被越所灭,公元前334年,越为楚所灭,土墩墓这种代表着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江南特有的土著葬俗文化,被楚国竖穴土坑木椁墓所取代。从丧葬习俗的传承来看,茅山地区还保留部分吴国土墩墓丧葬特点等。宜侯夨簋上的铭文也证明:吴国最早活动范围在宁镇地区。所有资料都指向,茅山就是泰伯、仲雍奔吴之地。土墩墓是记录2500多年前中华文化多重因素、多元结构、多样内涵的特殊文化遗存,也是见证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文化遗产。不过,这一文化遗产在近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中正面临危机。

  保护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

  建馆

  “各种考古研究证明,句容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西周宁镇地区吴人土墩墓群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翟忠华介绍,据1985年的文物普查发现,句容境内有反映吴文化西周春秋时期的土墩墓多达千余座,主要集中在天王浮山、茅西王庄、二圣任家边、春城百培山一带,距今有2700年至3000多年。根据1989年镇江博物馆和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遥感考古调查,苏南地区的土墩墓总数应该在5000座左右。虽然数量巨大,但是由于分散在广阔的区域内,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数据。然而,作为2500多年前江南土著文化的重要见证者——土墩墓,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正以每年几百座的数量,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消失。

  “对于缺少大型文化遗址的江苏来说,把土墩墓博物馆建在茅山风景区——江南土墩墓最集中的地方,既填补了省内的空白,还能以博物馆带动周围土墩墓群的整体保护,为研究土著文化提供更便利的平台。同时,还能有效地把土墩墓保护纳入城乡规划,在规划中将‘大遗址保护’的概念与城市休闲绿地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又满足了人们对绿色自然的向往,唤起人们淡漠的文物意识。”翟忠华这样强调土墩墓博物馆的重要意义。

  正在申请5A级国家风景区的茅山景区,有道教文化、有新四军纪念馆的红色文化。如今,全国唯一的土墩墓博物馆——江南土墩墓博物馆坐落于此,为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土墩墓有关史料提供了便利,也丰富了茅山风景区的文化厚度。

  ●土墩墓,是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独有的墓葬形式,有坟丘,无墓穴,因为形似土墩而得名,是江南地区分布最广、保存最好、最为典型、最具土著文化的商周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走向多样一体进程的重要历史记忆。

  

  ●句容是西周宁镇扬地区吴人土墩墓群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初步探查句容周边约有5000多座土墩墓,年代大约为西周到战国前期,距今约有2700年至3000余年。

  

  ●2005年4月,在句容和金坛,考古人员发现并清理抢救了46座江南土墩墓,出土文物3800多件,其中一罐封存了3000多年的“长生蛋”更成为旷世奇珍,此项考古发现荣获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唯一的土墩墓博物馆——位于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的江南土墩墓博物馆近日已建成完工,于25日开始对外试运营,并将于下月8日起正式开馆。前日,记者特地前往探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