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要闻·社会
 
标题导航
养老抚养比不升反降的警示
儿童有多脆弱
社会离文明就有多远
先读懂改革
再研究如何深化改革
假日安排,分好蛋糕还要做大蛋糕
国企年会别走另一种极端
给“第一品牌”加分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抚养比不升反降的警示
冯海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6日披露了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据统计,10年间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年均增长8.2%;养老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在2012年达到3.09,年均增长0.7%。

  这些数据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养老发展状况。坦率说,这些数据让人对未来养老压力颇感忧虑。比如,尽管到2012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2968亿元,看起来是天文数字,但如某专家所言,按去年支出14009亿元计算,只够用一年多时间,前景并不是很乐观。而养老抚养比不升反降,意味着国家和职工的养老压力都很大。

  数据显示,2011年是3.16名参保职工养1个退休职工,而到了去年,变成了3.09名职工养1个退休职工。显然,养老抚养比是逐步下降的。而据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预计,到2050年1.5个职工就要养一个退休人员。这意味着养老抚养比今后还会继续下降,未来的职工将承受更沉重的养老负担。如何在今天提前为明天减负,是当下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在为未来养老布局,比如,放开“单独两孩”为未来增加劳动人口,即增加未来职工人数。再比如,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将减少养老金支出、减缓离退休人数增长。又如,目前发展多元化养老格局,以减轻职工养老负担等。但是,目前的所作所为究竟能为未来减轻多少养老压力,还有待观察。养老抚养比下降,其实是提醒有关各方主动承担养老责任。

  养老抚养比不升反降,实际上反映的是职工的养老负担和责任在增加。显然,不能只是职工来承担养老责任,政府及企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职工不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主导者,不能为未来养老进行更多投资;也由于职工不是养老改革的主导者,难以决定养老政策,所以,面对“抚养比不升反降”这样的事实,亟待有关方面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养老责任。

  虽然基本养老保险费是由企业和被保险人按不同缴费比例共同缴纳的,企业在职工养老方面尽到了一定责任,但是,企业还有必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职工与企业相比,职工抗风险能力弱、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所以要多发挥强势一方的作用。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在推行企业年金制度,但这样的企业太少,应该强制所有的企业实行企业年金制度,为本企业职工提供部分退休收入保障。

  尤其是国企,更应该多承担养老责任。这是因为养老金缺口与当初的国企改革有关,即国企改革造成3000多万退休职工无法养老,不得不采取“现收现付制”,用正在工作的人缴纳的养老金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退休金,个人账户仅仅记账,最终形成了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目前国企虽然上缴红利,但比例很低,而且红利大多用于返还国企本身,没有真正用于养老。据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2020年国企红利上缴30%,还应该明确国企红利用于养老的比例。

  尤其是,养老改革的主导权在政府,政府应该承担更多养老责任,既要对未来养老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千方百计鼓励多元化养老,更要扮演为养老兜底的角色。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承担的养老责任远远不够,比如,在养老方面投入不够——例如,中国对包括养老在内的整个社保的投入仅占财政的7.5%,远低于德国的55.5%、加拿大的45.6%、美国的30.2%。

  养老抚养比不升反降,不仅是在警示职工要做好承担更多养老责任的准备,也在警示企业、政府要有更多作为。企业不仅要为职工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保,而且还要积极探索包括企业年金在内的多种养老保障措施,而政府和国家,既要激励市场发挥养老功能,更要大力发展公共养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