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芙蓉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广告

第03版
社 会
 
标题导航
水上森林抒情
沟崖记趣
故乡的老磨坊
支农路上拾螃蟹
知为谁生
鱼 乐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鱼 乐
□ 张明军

  里下河被称为鱼米之乡。是处河道纵横,人们根据水面的形状和面积之不同,往往给它们冠之以不同的名称,诸如:河、沟、渠、塘、湖、淖、荡等等。水多鱼就多,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习性,不同的鱼生活在不同的水面,自然,也就衍生出了各种各样捕鱼的手段。民谚“吃鱼不如取鱼乐”,这里的人们深解其中三昧。

  赶鱼  等鱼 叉鱼

  赶鱼是一种传统的捕鱼方式,一条船,两个人,多为夫妻。男人手持一支竹篙样的长竿,与竹篙不同的是它的根部不是金属的篙钻,而是一个木质的类似于莲蓬的东西,瓦钵大小。女人则在船艄支一张三角形的网,这个网是用篾条或修竹为骨,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网线多用猪血浸泡过。女人支好网后,男人在船头将手中的篙子用力地向水中捣戳,发出嘭嘭的声音。从远而近,将鱼赶向网的方向。不一会,女人扳起支网,看看是否有落网者。赶一网,换一个地方。用这种方式捕鱼,空网居多,运气好能网到鲤鱼。

  等鱼有季节性,得春末夏初之际。每逢发水(下大雨),秧田到处水满沟溢。田里的水通过渠道排往河里,由于渠高河低,水流便形成一个小小的落差。河里的鲫鱼正逢交配期,情绪兴奋,沿着水流上冲戏水。也许是水流太急,难以游过去,它们便奋力往上跳。有经验的农民一到这个时候都会起大早,在这些河渠交汇的地方,于水流两边各挖一深坑。鱼儿上跳时不是每次都能如愿,有时会失去准头,便跳到了水流边上的坑里了。起早等鱼的人一般会在不同的地方挖几个坑,然后便不停地在几个坑间来回看,有点守株待兔的意思。他们只在自己挖的坑里取鱼,别人挖的纵有鱼亦不取,颇有君子之风。

  春夏之交是鱼的交配期,也是叉鱼的绝佳时期。有人说恋爱中的男女智商低,鱼想必亦如此。叉鱼的工具是鱼叉,就是用一根细长的竹竿装上从日杂店里买来的六齿圆叉或五齿排叉即可。叉鱼的对象主要是黑鱼和草鱼。黑鱼出现的地方比较有特点,会有一群既多且密的“鱼乌子”(黑鱼的幼苗),叉鱼者找到后手持鱼叉,潜伏在一边。过一段时间,沉在下面的黑鱼会浮上来透气,此时,他会用力将叉对准鱼身掷去。叉鱼是个技术活,时间、力道、准头都要掌握得很精准,身手好的人一天能叉数十条不等。

  爬网  丝网  旋网

  每到冬天,渔业大队都要组织人马到各村河中集中清捕一次,用的是需要一二十人才能完成的拖网,有点兵团合围的阵势。一般人家多用爬网,那是个很奇怪的捕鱼工具。一根木质横档,长约丈许,拖着一个口袋一样的网袋,网袋的下边连在横档上,上边收纲处系着一根长长的油麻绳。在横档上坠着许多长约寸许的铁质网脚,其作用是让爬网能沉到河底。爬网的操作很简单,拉着油麻绳沿着河堤像纤夫一样的往前走就行。拉了一段,将网拖上来看看。爬网一般能捕到一些生活在河底的杂鱼和虾,昂刺、罗汉狗子之类,偶有季花鱼(鳜鱼)和黑鱼。

  丝网是一种细丝线织成的网,白色。它的网眼很大,因此捕鱼时小者不取。这里的人把用丝网捕鱼叫着“下丝网”,下丝网一般是应急性质的捕鱼方式。譬如谁家来了亲戚,因为情况突然,没有什么中饭菜,等菜下锅,就会要求下丝网。丝网高约一公尺,长度不等,它似乎专门捕捉生活在水面上层的鲢鱼、草鲲和名为“翘嘴白”的白鱼。

  打旋网的人并不多,主要是一般人不会打。旋网是一张平铺开来面积较大的网,收口在中间。它的周边挂着一圈铁质的网脚,收口处系着麻绳。捕鱼时,打鱼人将收缩的旋网握在手中,一转身,把手中的网奋力向河面抛去。抛网时得有技巧,讲究抛开的网要既高又圆,使整张网完全铺开。不会抛的人总是扭来扭去的抛不开,样子很难看。打旋网都是单人作业,看他们转身扬臂舒服流畅,就是现在想来总感到有一种莫名的美。

  探网  响罾  摸衩

  探网是大多数人家都有的一种捕鱼工具。其制作很简单,竹竿的顶端绑上一个长约一公尺木质横档连成的三角形网兜。说是捕鱼工具其实是不太确切的,因为农村的孩子们主要是用它来探螺蛳。那时候,每到夏天,里下河的河、沟、渠等似乎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螺蛳。想吃螺蛳了,半大的孩子扛上探网到水边走一圈,准能探回半桶。这里的螺蛳真多,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响罾又叫提罾,它是河边广罾的袖珍版。十字形的篾条三面绞网,底部面积大概在一个平方米,呈长方形。这种工具主要用来在渠道里捕鱼,将它在水中按实后,用腿沿网口外围将鱼往网里赶。冬天的时候,也用。一般是两个人,撑一条小船,一个在船头手持提罾用木棍往网里赶鱼。另一个坐在船艄,边撑船边敲打船帮。水中的鱼听到响声或是震动,惊慌失措,会自投罗网。冬天的月夜,四面静寂,那梆梆的敲船声至今还温暖着我少年时的岁月。

  在里下河提到衩多半人都会知道。那是一个皮革的连体衣,它并不是由一张整的皮或革制成,而是由不同的拼起来的。有时,甚至颜色都不一样。摸鱼的穿上它走起路来“嘎嚓嘎嚓”地响,行动很机械。当地人管他们叫“摸衩的”,我觉得没有道理,他们分明是摸鱼的嘛,成天摸衩算怎么回事啊?他们在摸鱼时都要带一根长约丈余的粗木棍,主要是用来击水赶鱼。另外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在凫水过河时作助浮。摸衩是有风险的,一担翻衩(衩衣进水),九死一生。摸衩的在摸鱼时很冷峻,不苟言笑,好像生怕惊动了水中的鱼。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身着重衣,体能消耗很大,他们会把精气神放在无谓的说笑上吗?不,他们不会!

  里下河河道纵横,人们根据水面的形状和面积之不同,往往给它们冠之以不同的名称,诸如:河、沟、渠、塘、湖、淖、荡等等。水多鱼就多,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习性,不同的鱼生活在不同的水面,自然,也就衍生出了各种各样捕鱼的手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