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传统节物,是为“辟邪翁”茱萸和“长寿客”菊花酒。对此,《西京杂记》有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南朝吴钧《续齐谐记》里的一则传说,也可以说明重阳佩茱萸、饮菊花酒的起因:东汉的费长房学道成仙,能知过去未来凶吉事,有个叫桓景的年轻人慕名寻访,拜为师父。一年九月初,费长房郑重其事告诉桓景:“重九之日,你家将有灾厄降临。”桓景大惊,求解救方法。费长房指点道:“是日清晨,你一家老少离家登山,用茱萸盛于口袋或系在手臂,喝菊花酒,可驱凶保平安。”桓景照办,天不亮离家,直到半夜回家,只见家禽家畜悉数暴死。此事不胫而走,远近皆知,自后每逢重阳,人皆臂系茱萸登山,饮菊花酒,以避灾厄而求吉祥。
茱萸是中药的一种,重阳前后成熟,色赤红,味辛烈,有驱虫去湿、逐风邪、利五脏、祛病辟厄之功效。其药用价值,多种古籍中有记载,如晋代周处的《风土记》:“茱萸,色赤可采也,平生山谷,治心下邪气,去三虫。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头上,辟恶气御初寒。”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更把茱萸美称为“辟邪翁”:“今世人以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茱萸辟邪的功力,也引起了帝王的兴趣,早在汉朝时,重阳这一天,皇宫里的后妃王子,均要折茱萸或插于头上,或系于手臂,或佩于腰际。为鼓励臣下忠君报国,皇帝还要将茱萸赏赐给文臣武将。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朝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这“遍插”二字,可见重阳节时茱萸之必不可少,无怪乎古人又把重阳节称作“茱萸节”。
菊花又称“长寿花”,因为它“春生夏茂,秋华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霜雪,花槁不零”(语出《本草纲目》)。其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故两汉时,人们就以服食菊花求延年益寿。另外,《风土记》《荆楚岁时记》等古籍中,都有“九月九日,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的记载。
《风俗通》中,还有一则菊花能延寿祛病的神奇故事:汉时南阳郦县一山谷里住着三十余户,长寿者一百二三十岁,中寿者百余岁,下寿者也有七八十岁。因为山上有野生大菊,山民长年饮用浸泡了菊花的山泉之故。消息传出,患有风眩病的司空王畅、太尉刘宽,令郦县地方官供给此种山泉,不久,风眩病居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