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莺
他是一名退休的大学教师,今年72岁;
他痴迷集邮几十年,自号“邮痴翁”;
他从1993年开始,参加全国邮展、亚洲邮展,常有斩获。
今年参加世界邮展,揽回了金奖,全国目前只有6人获得此奖。
他有幸成了我国在此次邮展上获得的专题类最高级别奖项。
他就是江苏科技大学退休老教师、原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国建教授。
因邮结缘 朋友遍及海内外
通过集邮,黄国建的结识的许多朋友,遍及海内外,有许多朋友至今从未谋面。“正是这些集邮朋友在邮品、邮识、设计上给予的大力帮助。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有我这部金奖邮集。”
有时,为了充实邮集,得到梦寐以求的邮品,黄国建查集邮目录、上国外集邮论坛、找邮商打听,写信跟国内外的集邮专家探讨,或直接在网上拍卖。多年的积极努力与付去,让他得到业内许多专家、集邮组织的认可,先后加入了华夏专题邮会、美国专题集邮协会船舶集邮分会、美国专题集邮协会,成为会员。因此结交了国际集邮联合会专题委员会主席、2009年大金奖邮集《方帆船的历史》作者尤纳斯(瑞典人)、美国船舶专家沃尔富等一批高水平邮友。
黄国建在编组邮集时,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将它发到集邮协会的网站上向朋友们请教。那里云集的集邮爱好者、专家、学者都非常乐于助人,有知道的会立即回复,不知道的也会有人专门到图书馆去查找答案后回复,还有的则将转给他们认识的本国专家,请专家回答。黄国建的邮集中,关于邮品的背景、邮资、邮路等历史资料很多都是这样得到的。例如邮集中一枚1757年从法国寄伦敦的船舶邮件,他因不了解上面的一枚戳记而将其发到网上,结果有位朋友不仅回答了他的问题,还指出当时正值英法拿破仑战争时期,英法之间不通邮,因此这封信应该是经由第三国或其他途径到达英国的。
沃尔富是美国知名的船舶专家,曾是一名船长。黄建国与他认识20年从未谋过面,得知他在编组《帆船的故事》,送给他一批相关的邮品,其中就有1892年阿根廷发行的世界第一枚哥伦布船队邮票的试模印样和试色印样,这是在国内难得一见和收集到的顶级素材。这么重的礼,黄国建怎么也不肯接受,欲付钱给他,沃尔富只好让黄国建以他的名义,给香港一个慈善基金会捐助了300美元。事后,沃尔富还反过来安慰他,捐款了也算出过钱了,就不要纠结了,送他的邮品都是他以前收集的,还没有花到现在这么多钱呢。
邮觅有缘人,如1840年世界第一枚邮政用品马尔雷迪广告邮简的第一阶段试模印样和折白变体,就是北京的集邮朋友以1.3万元的友情价转让给他的。这位北京的朋友得知他正在找这方面的邮品,充实专题集,便主动提出将自己收藏的转让给他,以作大用。
快乐集邮 “邮痴翁”乐享健康晚年
自号“邮痴翁”的黄国建教授,温文儒雅、喜静,说到集邮,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略带点小兴奋。对于黄国建来说,集邮不仅仅是一个爱好,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60年,黄国建从常州农村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受所学船舶专业的影响,对邮票,特别是与船相关的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开始就是好玩,觉得邮票五颜六色的很好看。”从1962年收集到第一枚船票开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集中力量收集船舶专题邮票,退休前,我常常节衣缩食。1984年,我被公派去意大利进修。一有空闲,我便自费参观了罗马世界和里乔内邮票博览会,几乎跑遍了米兰、罗马、佛罗伦萨市场及邮票商店,配齐了新中国东北贴用、J41、J42等邮票和小型张等。在意大利两年中,花在集邮上的资金远远超过一台彩电的价值,那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退休后,黄国建时间宽裕,生活富足,爱人与女儿的大力支持更省去了后顾之忧。他每天要花七、八个小时在网络上查阅邮票目录、关注自己所需的邮品;与国内外邮商联系,逛邮市寻觅自己心仪的邮品;上国外的集邮论坛,学习交流讨教……再对收集到的各类邮票,进行研究、鉴别整理,剔除“花纸头”,以求对邮票图案、文字理解正确深透。功课一做,便是一上午,雷打不动。集邮成了他除吃饭和睡觉以外的“几乎全部的生活”。
邮票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有价值属性,但在黄国建心中,邮票收藏的根本是文化。当记者问及编组邮票、参展的过程一共花费了多少钱,黄国建道:“我从来没有统计过具体的数字,现在我就是地道的‘月光族’,靠老婆养活。我现在编组邮集的目的,是享受快乐,怡悦心情,广交朋友,乐享晚年。”就在江苏科技大学80年校庆之际,黄国建教授还为校庆专门整理制作了一个校庆邮集,也算为学校奉献一份礼。
对于冲击最高奖项——大金奖,黄国建倒有些淡然:“世界邮展的评比非常的客观、严格,得个金奖已实属不易,虽说,金奖与大金奖分值差距不大,要赶上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资金投入会增大、邮品收集会更多,要求更全面,不过我还是会积极准备,谈不上目标,但可以是方向嘛。”
数十年磨剑
《帆船的故事》
揽回世界邮展金奖
黄国建教授的书房,书桌,电脑、打印机、书柜都有序的摆放着。这次获世界金奖的专题邮集《帆船的故事——它们的产生、发展与衰落》,40页大贴片,就静静地摆放在书桌的右边。左边书柜里,从集邮的目录,各种专题的邮集、工具书、邮票,整齐划一地摆放,几乎霸占了书柜所有的空间。黄国建精神矍铄,洗得泛白的圆领衫,一见面就跟记者聊起了他的这次获奖的事。
“在世界集邮展览会上获金奖,让我感到欣喜,又有点意外。要知道,世界集邮展览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集邮展览,堪称集邮界的奥林匹克。要想在世界邮展专题类中获得金奖,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我国自1984年第一次参加世界邮展至今年8月,共有85部专题邮集33次参加世界邮展,6人获金奖。今年的世界邮展有两期,一期是在5月的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一期是在8月的泰国曼谷举行。原本一门心思,想参加5月澳大利亚邮展的邮集,因个别原因被送到泰国参展。若不是这次阴差阳错,也许金奖不一定属于我了。”黄国建不无感慨地说。“最高奖项大金奖,我国至今无人得过。”据悉,邮展的评分非常的细化,分邮集的处理、专题与集邮知识、品相与珍罕性、外观四大项,每项都有严格的得分标准。四项里又有两到三项的细分,评分标准客观精确,评委一项一项的打分,分差都非常小。
编集《帆船的故事》,黄国建总共使用了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各类素材425件,其中1900年以前发行、使用的123件,包括许多属于世界顶尖级的素材——邮票诞生前的实寄封(通常称史前封)三枚加盖船形戳记、世上已知存量只有两枚的丹麦1940年发行的邮资图倒印的帆船邮资新片一枚、母模印样和折白变体、试模印样和试色印样、末完印样,以及多个国家邮票的设计图稿、大变体等。
“编组一个邮集,首先必须学习与这个话题相关的知识,再将买回的各类邮票品,进行研究,分组。从邮品发行背景、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到邮品的设计、版式等进行研究,对有效信息作出论证,有目的性地收集,最后,采用用邮品讲故事的形式,给设计的贴片配上相应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的文字说明。”黄国建介绍,自1993年首次参加全国邮展获得银获算起,整整20个年头,他对《帆船的故事》先后进行过无数次的整理、补充、调整。“别看只有四十贴片,这可以是几十年的心血,日积月累。这么多年下来,我相当于整理了一门帆船的发展史和一门邮政史。如果现在让我去教船舶发展史,绝对不逊色于专业老师,而且会讲得更生动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