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给我来碗猪油泡饭?矛盾调处中心的工作处理得怎么样了?”躺在病床上的傅德纯骨瘦如柴,脸色灰暗,却不改平日的幽默和对工作的热情,见到单位同事,慢悠悠地问了两个问题。
在扬中,不管是机关领导,还是周边百姓,都习惯称傅德纯为“傅大人”,在他们心中,这位基层司法所所长、矛盾调处中心主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土生土长,百姓是我的亲人”
“我是土生土长的油坊人,百姓是我的亲人!”工作30年来,傅德纯的岗位调整过8次,始终没有离开过油坊,没离开过“亲人们”。特别是从事调解工作的12年里,他是百姓的“好娘舅”,亲手调解矛盾纠纷累计1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450万元,制止群体性械斗140余起,无一例激化、无一例上访。
近日,记者赴油坊镇采访傅德纯。眼前的“傅大人”身材瘦削,但说起话来很硬朗。趁着他接电话的空当,同事们争着“控诉”起这位不爱惜身体的领导,“4月份刚出院,傅所身体很虚弱,他还天天到所里来。”“现在是约谈,要是以前,他根本坐不住,整天走街串巷,张家长李家短,都了如指掌。”
2010年6月,江都一患者私自找油坊医院一医生治腰痛,不幸身亡,死者家属纠约了几十人到扬中要求追究医院责任。傅德纯第一时间到医院做调解工作。在被死者家属限制人身自由时,他仍依法依理耐心地做工作,三天两夜,最终使事件得以妥善处理。
正是这股子“不调处成功决不罢休”的劲头,他成了当地政府和百姓最知心的人。在他的带领下,镇矛盾调处中心齐心协力,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8%,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只有尽不到的情,没有焐不热的心”
12年来,凭着一股钻劲,傅德纯从一个对司法行政工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磨成了司法系统的行家里手,家里的法律藏书就达到3000余册,读书笔记写了十余万字,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典型案例100多例。
2007年4月,傅德纯探索成立全国首家社区矫正协会,吸收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等为会员单位,整合社会资源助力社区矫正,受到省司法厅的高度肯定。
借助社区矫正协会平台,傅德纯又引导农村中的无职党员发挥特长,设立了“社区矫正岗”,由每个无职党员负责联系一名矫正对象,并与他们签订了相关的责任制。至今,协会累计筹款36万多元,安排38名矫正对象就业,其中,有半数人员由傅德纯亲自帮扶。“对待社区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只有尽不到的情,没有焐不热的心。”傅德纯说。
去年,傅德纯在油坊镇振兴村创办了镇江市首个“农民学法馆”,以立体的方式展现该村推行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做法、成效。同时,他还担当学法馆的首席法律顾问,开展说法活动。今年初开始,他又在谋划创建全国优秀司法所。
■“我还有多少机会为百姓做事?”
2012年12月底,傅德纯因长期劳累被诊断出肝硬化引的起腹道静脉曲大出血。在上海中山医院治疗期间,医院先后两次发出病危通知书。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仍牵挂着工作,打着点滴三天两头打电话回司法所,询问工作进展情况。
“祝明的营业执照拿到没有?他开店的事不能因为我生病而耽搁。”初夏,单位同事去看望他,隔着窗户就听到他在打电话。而等他们进入病房,老傅问的还是工作,“之前的疑难纠纷有没有解决?全国优秀司法所创建进展如何……”同事的探望俨然变成了工作汇报。
前来看望傅德纯的领导、同事多次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不要记挂工作。“我得的是重症,又不是感冒,我还有多少机会为百姓做事?”面对大家的关心,傅德纯用朴实的话,诠释着基层司法干部对群众的大爱情怀。
大病初愈的他,如今又活跃在司法工作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