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法、有情、有理”,市实验高中历史老师王涛用了4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课堂教学,而也正是凭借这4个词,他在市教学基本功大赛、市优质课评比、“镇江好课堂”教学展评等活动中夺得一等奖。王涛说,他追求一种“泥土般质朴、星空般高远”的课堂教学境界,不要刻意求新、一味求活,而是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收获和得益。
“有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王涛说,有的学生对历史并不感兴趣,调动起他们学历史的积极性是课堂的第一步,他比较常用的是“情景式导入法”和“教学资源调动法”,前者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历史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比如讲新中国史时,他虚拟了一个名叫“国庆”的人物,通过这个人物在新中国的成长经历,串联起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以国庆的视角更深刻地感受这段历史的变迁。后者则是尽可能地用照片、声音、影像等一切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这方面,王涛特别擅长“就地取材”,“镇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的不少景点都和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讲述辛亥革命的时候,他以“赛珍珠”导入,讲述中国古代夜市的时候,他以南门大街夜市举例,闲暇的时候,他还经常带着照相机在镇江各处取景,充实教学资料。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在丹徒的米芾书法公园拍了大量的书法作品照片,正好用于书法历史教学,“把学生熟知的镇江历史和书本中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从教14年间,王涛6次执教高三毕业班,4次经手“小高考”,所带班级成绩优异,而这得归功于他课堂上的“有法”,王涛说,“有法,才能应对考试挑战。”
去年年底,他接手了一个还有4个月就面临“小高考”的班级,这个班级在他接手后第一次考试中只有9个人及格,这给王涛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让学生们顺利通过考试,利用一切时间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一天改150份训练本,发烧了吊完水继续赶回去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这个班在“小高考”中,49个学生48个顺利过关,学生们对他信服不已,有个学生在写给他的贺卡中写道:“您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真的感谢老师,让我不惧困难,不惧历史。”
“有情,可以引领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名历史老师,王涛有许多推崇的历史人物,他认为,学历史中能接触很多的历史名人,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名人的卓越品质,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讲述新中国外交史的时候,他就以周恩来的外交手段为线索,启发学生寻找周总理身上的闪光点并从中汲取养分。他认为,“从历史经历中获得感悟,不失为丰富人生情感体验的一种好方式。”
“有理,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理性思考。”王涛认为,有趣的历史故事会带来感官刺激,虽然受欢迎,但是高中阶段,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的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他十分注意因势利导,讲到“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时,部分学生拍掌叫好,王涛立刻结合“钓鱼岛”“打砸日货”等热门话题扩展开来,教育学生“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权力”。
除了是历史老师,其实王涛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作家”。秉着对宋朝历史的热爱,他用了3年时间,翻阅无数资料,写出了一本40多万字的《梦回汴梁》。目前,这本书虽然还没正式出版,但看过这本书的河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导师认为这本书“很有见地”,王涛的同行们觉得“可以上百家讲坛了”,学生们则认为“王老师真是太有才了”。王涛告诉记者,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给学历史的科班人员“争口气”:“一开始是受《明朝那些事儿》刺激的,我就觉得,非科班出身的人都能把这历史写得这么有意思,我们科班出身的也能把历史说清、说好。”
(见习记者 晏海雁 记者 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