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体记者 华翔 陈洁 摄影/陈洁
这是一个战斗不息的灵魂,因日寇侵华而投身兵戎,终成就传奇一生;
这是一个眷恋家乡的灵魂,因革命事业而奔波四方,终魂归故里安息。
他就是前海军副司令员、丹阳籍开国少将梅嘉生。日前,记者来到丹阳,探访家乡山水间将军留下的点滴印记,借以撷取他传奇一生中的片断身影,在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怀念英雄,抚古励今。
日寇枪响声声急 青年抗敌步步紧
这里,本是宁静的山村。
丹阳城东北,是一片丘陵山地,最高峰名为嘉山,海拔虽然只有149米,却是“横卧长江边,壁立千仞,状如伏牛”,山势逶迤,在一马平川的江南倒也并不多见,颇具特色。嘉山脚下,便是梅嘉生将军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既有老家戎梅马村,也有母亲的娘家胡家村。在这里,母亲耕作养家,梅嘉生则读过私塾,放过牛,虽艰辛,却也温饱。
这里,本是繁华的都市。
上海城老城隍庙附近有一家名叫“中和堂”的药店,这便是梅嘉生的父亲经营的生意。13岁那一年,梅嘉生随母亲来到上海。母亲进了一家日本人开的纺织厂做工,梅嘉生则进小学读书。几年后梅嘉生小学毕业,先在另一家中药店“德胜堂”当学徒,出徒后,回到父亲的“中和堂”当了伙计。工作之余,梅嘉生依然好学,他先是上了英语夜校,后来又考取华夏大学附属中学。
一个上进青年的人生旅程,本应是就此开始了坦途。但正是日寇侵华的一声声枪响、一次次事变,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亦改变了梅嘉生的人生之路。
“九一八”事变后,热血的梅嘉生便参加了沪东区义勇军,接受军事训练。而后的声声敌枪响,东北沦陷,祖国危难,激发着每一个关心祖国命运的青年,也让梅嘉生思想急剧变化。进入中学学习一年时间不到,他毅然投笔从戎,投考南京中央军校,学装甲兵,时刻准备抵抗日本侵略者。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岂料蒋介石当局却是节节退却,南京的军校亦要西迁。国家生死存亡关头,理当舍生忘死。梅嘉生下定决心,回故乡,拉武装,抗日救亡。
1937年冬,一片兵荒马乱中,梅嘉生与母亲,还有新婚的妻子,毅然回到了丹阳老家。母亲拿出了嫁妆,妻子奉献出积蓄,从国民党散兵手里买下10来支步枪,梅嘉生在家乡青年中拉起了队伍。而当时,共产党员管文蔚也在自己的家乡——离梅嘉生的村庄仅几里路的倪山村组织抗日武装。
英雄总是相见恨晚,英雄亦总相见略同。这个冬天的一个星夜,梅嘉生与管文蔚见面了……于是,丹阳第一个地方抗日武装——倪山抗日自卫团成立之后,戎梅马村和胡家村的自卫团也迅速成立。“抗日救国,保乡卫家”的迫切愿望如同一条红线把四邻八乡的父老乡亲都串起来了,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声音:打败小日本,不当亡国奴!
1938年春,丹北抗日自卫总团成立,管文蔚任总团长,梅嘉生先后任镇北分团团长、第三大队大队长。在家乡的抗日烽烟中,梅嘉生正式走上了此后伴他终生的革命道路!
戎马一生写传奇 战绩标榜书辉煌
将军的一生,是戎马一生,亦是传奇一生。而其出色的军事才华也是众人公认,英魂即战魂。
丹北抗日自卫总团时期,梅嘉生就因为是众人中唯一学过军事的,在自卫团培养抗日中层干部的四期训练班中,均担任军事教员。而自卫团成立不久,也就是由梅嘉生率领,到丹阳以东的陵口伏击日军火车。
新四军挺进江南之后,1938年夏,自卫总团改编成丹阳游击纵队,编入新四军序列。1939年春,梅嘉生入了党,他指挥的部队更经历了多次战斗,其军事才能在频繁的战斗中迅速展现出来了。1939年10月,梅嘉生部上升为主力部队,梅嘉生任新四军挺进纵队三团团长。而后,作为主力部队,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梅嘉生和他的部队,离开了家乡,先渡江至扬中地区,又北渡长江,在苏北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浪潮。
在此期间,他直接领导和指挥过多次反“扫荡”,带领部队与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紧紧依靠抗日军民,创建、保卫和扩大了扬州东区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干部。1940年初,他奉命率部西进津浦路东,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经过半年多的频繁战斗,取得了反顽斗争的胜利,并打通了东西两块根据地的联系。同年年底,他被派到外围部队南通保安旅工作,尔后又在苏北长江沿岸一带坚持斗争数年,并开辟了新区。在激烈的战斗中和危急的情况下,英勇善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了,将军的传奇却继续着。解放战争时期,苏中“七战七捷”、涟水、枣庄、莱芜、孟良崮、鲁南、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梅嘉生悉数参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全国解放后,生活刚刚稳定下来的梅嘉生,又再次出征,参加援越抗法战争,历任越南军事顾问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长达5年的岁月里,他不仅参与组织指挥了边界、中游、西北和奠边府等多次重大战役,更直接主持起草了越军的《战斗条令》《队列条令》和《内务条令》。1955年将军回国,调海军工作,任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64年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此后又参与指挥了人民海军“小艇打大舰”光辉战例的崇武以东海战。1975年,梅嘉生升任海军副司令员。
1938年加入新四军,1939年入党,并不算长的革命生涯,却有辉煌战绩标榜,足能让梅嘉生在1955年成为开国少将。而陆军出身,海军归建,梅嘉生的开国军衔却归属空军序列,固有时任职务之因,却也足以证明传奇如斯。
英雄亦有情长时 家乡最是情深处
1993年9月4日,80岁高龄的梅嘉生将军因病于北京逝世。而他的遗愿,恰是魂归故里。虽然自1939年渡江北上之后,梅嘉生就再也没有回家乡工作的机会,但对于家乡的山水人情,他始终眷恋。英雄亦有情长时,家乡最是情深处。
嘉山下,戎梅马村里,梅嘉生的故居如今依然在。梅嘉生将军的堂弟、75岁高龄的梅培开老人就住在这间老屋里。回忆起将军,老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乡观念重。在他的记忆里,梅嘉生一直挂念着家乡,特别是在东海舰队任职期间,因为条件允许,几乎是每年都要回来一两次。虽然是行色匆匆,无法住下来一晚,也要在家乡的村子里,四处走一走,到处看一看,与老辈人话话家常,跟年轻人唠唠嗑。当地村副书记胡国华的老家在胡家村。他告诉记者,虽然他自己只有49岁,却也能记得幼时在自家的院子多次见到过梅嘉生将军,而村子里,只要是50岁以上的村民,都认识将军。大家对将军的共同印象就是——蛮亲的。
心系故园,自然对家乡的建设时刻关心。上世纪60年代,回家目睹耳闻家乡父老连年遭受旱灾之苦,将军立即出面上下奔走。1963年,嘉山电灌站建成,使全乡1万多亩水稻的80%得到了灌溉。1974年,他再次帮助筹建帽山渡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益,水稻亩产提高了五六倍。
心系故园,自然对乡亲的教育时刻关心。建国初期,梅嘉生与管文蔚、陈云阁等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发起,建山中学创办成立。这是当时丹阳丹北片地区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2008年,学校扩建成丹阳市农村第一家九年一贯制学校。至今,学校依然保存着梅嘉生将军的赠言:“发扬革命传统作风,精心培育祖国花朵。”而学校的小学部教学楼也命名为“嘉生楼”。
而今,将军离世,他选择安息的地方亦是家乡。丹阳城北,革命陈列馆的北端墓地,梅嘉生与当年一起拉部队、抗日寇、保家园的管文蔚、管寒涛、管文炳三兄弟以及韦永义再一次会合。重相会,他们可能会再叙曾经的革命情谊,他们一定在亲看现在的家乡发展!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且让我们向梅嘉生将军报告:祖国业已强大,将军英灵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