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版:A14 书画
 
版面导航

第016版
A14 书画
 
标题导航
入于传统笔墨 画出意中山水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入于传统笔墨 画出意中山水
——记实力派山水画家赵婉如
  青绿
  御道访友
  江山多娇
  柏韵

  张春华

  赵婉如女,字中祎,号琴溪,伊水生莲居斋主。泰山学院美术学院教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会员,泰安市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7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画家个案研究——赵婉如山水写生》一书,并面向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近年来有数十幅山水画作品发表在各类期刊中,多幅作品参展并获奖,并有十几篇理论文章发表。

  自古以来,女画家多喜爱画人物或花鸟,这是出于女性对美的渴望,也是情感的直接表达。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泰山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赵婉如女士不但擅绘传统四君子,而且,还以其对山水画艺术语言的探索,主攻中国山水画。尤其她所主持的《中国山水画》已然成为泰山学院的精品课程,深受学子的喜爱和各界的好评。

  赵婉如是山东泰安人,艺术天赋得益于家传,赵家是宋太宗一脉,书香传世,父亲是教育界人士,爱好书法,赵婉如自幼得到父亲的艺术启蒙。泰山奇秀交织的雄壮景象,苍松巨石、环绕的烟云,沂蒙山的气势磅礴、奥谷深幽,这些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以及革命战斗的历史,令画家神往,赵婉如说:“这里的山美、水美,故事更美。” 因此,“作为画家,作为泰安人,没有理由不去描绘她们,赞美她们。”

  “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邓颖超的题词,以及蜚声海内外的“沂蒙山区好风光”——那首《沂蒙山小调》,渗入到她的心灵深处,并时时激励着她,鼓舞着她。所以,泰山、沂蒙山早已经成为赵婉如女士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赵婉如女士先后毕业于泰山学院美术学院和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但为了向更高目标奋进,她又于2002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班专心学习山水画。在那里,她得到了山水画家龙瑞和文人画家陈绶祥两位名家的指点,同时,也结识了几位同道好友。在他们的影响下,赵婉如从细腻的古代山水到奔放的写意山水,无一不进行研习。

  多年的专业训练,让赵婉如逐渐领悟出,如何面对自然景物,以敏锐的目光抓住其中美的部分,舍去有碍于画面完美的障碍物,使画面达到一种意境美,同时通过对山川景物美感的表达,来体现自己的艺术思维,不仅为其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还成为她人生的一大转折,使她“从一个普通的教学工作者,成长为一个思维敏捷的山水画家。”

  显然,山水画作为一门技法集大成的艺术门类,不但讲究人品与画品的完美统一,画家的思想、天赋、学识、修养、技法等,也是缺一不可的。尤其需要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饱游沃看,胸装丘壑。对此。赵婉如在掌握山水画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克服体力上的弱势和女人精细微而忽略大局的局限,以极大的热情探索自然,与山川对话。

  一直以来,赵婉如十分崇拜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将宾虹大师九上黄山,五登岱岳,足迹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并以九十多岁高龄的病弱之体坚持在杭州飞来峰写生的求学精神和写生态度,树立为自己实践的典范,极为强调师法自然,与山川神遇而迹化,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她自言,画家只有深入自然,师法自然,才能有所创新,并让山水画这一传统的课题跟上时代的脉搏。在她看来,风格属于每个人自己,所以不能靠模仿来重复前人的风格。

  她在艺术心语中,曾这样写道:即使是各种技法的师承,也必须结合自己对山水自然的观察、体验、领悟来写生,而不是对前人技法和笔墨程式生吞活剥的照抄。所以,赵婉如常将所感知的山水形象进行观察研究,加工提炼,做到胸有成竹,而后纵情挥写。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作为现代山水画家,对于在写生中应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境界,赵婉如女士一直思考着。由此,长期以来,她极为注重探索以新的方法,来表现自然影像的勃勃生机。她始终觉得,写生能使人得到传统中无法得到的东西,从而忘却技法,立意为象,承传统而有创新,忘笔墨而入真情。她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真正变为自己的笔墨语言来写出你的切身体验,让山水画跳出众人的樊篱,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求绘画真理,赵婉如女士注重从传统入手,对宋画、元画、明画以及清代四僧、四王的经典作品进行了大量的临摹与研究。于是,打入传统又从传统中一路走来的她,通过写生进入创作阶段,具备了扎实传统基本功又融入创新理念的她,在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及理论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国画《泰山日出》《望岳》《泰山春早》《涧水松风》《思古》《好山十里都如画》等都是赵婉如女士常画常新的题材,也因此,多年来她积累了大量的泰山和沂蒙山山水资料,分别在《作家》和其他专业期刊发表了《浅谈岱庙汉柏的人文精神及绘画美学特征》《笔墨皴染在山水画中的表现功能》《关于山水画写生中几个问题的讨论》《感悟自然,悟真境玄》等论文,并主持多个科研立项,成为山东省重点科研项目《泰山写生与山水图式的继承与发展》《泰山古柏写生与研究》的主持人。

  创作中,具有书法功底的赵婉如女士,以中锋用笔为主,吸收黄宾虹先生的五笔和七墨法,形成了朴拙、雄浑、粗放和简旷的特征追求。对此,在《中国当代画家个案研究——赵婉如山水写生》中,著名理论家贾德江说,“画家选择的是水墨写意的表现方法,偏爱宿墨的运用,以追求笔墨的浑厚华滋”。

  同时他指出,其实赵婉如的着眼点还在于她的感受和印象所依据的自然对象的特征上,或者是山峦的气势,或者是农舍的错落,或者是林木的劲拔,或者是秋景的萧疏。贾德江先生对赵婉如为提高笔墨的内涵和形质,将精力投在“写”字上表示肯定。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赵婉如女士非常认同这种观点,学习山水画固然要继承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时代的要求,仅仅继承传统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地创新,从生活中、实践中得到新的启示,新的技法来源于写生。现在所创造的技法,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和历史。故而,在创作中她既注重理论的修养和实线的探索,又注重消化前人提供的营养。

  作为泰山学院美术学院从事山水画教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一名教师,论功底,论学养,论才气,赵婉如都有,为何她不急于确立自己的风格呢?我想一是因为她心中存有明确的观念,她认为风格的建立,不是设计所能获得的,更不可能突发奇想,一蹴而就;二是因为她对艺无止境的永不满足。她曾说,自己所掌握的技法还远远不够,须继续探索国画之妙。

  我想假以时日,通过赵婉如女士的不断实践,其作品必将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画坛描绘泰山、沂蒙山别具一格的画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