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版:B3 语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生活家

第003版
A1 要闻
 
标题导航
记叙文写作,莫失莫忘
古汉语考点突破之文言实词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汉语考点突破之文言实词

  一、文言实词的概念:

  文言实词就是指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词语。

  二、文言实词的特点:

  文言实词主要有三个特点(简称“文言三性”):单音性,多义性,通假性。

  (一)单音性

  单音性就是指在文言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需要注意的是:

  1.注意文言词语以单音节为主的特点。

  (1)璧有瑕,请指示王。

  翻译:和氏璧上有一块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翻译:现在齐国土地方圆上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3)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翻译:如今想要用先王的政策法令,治理百姓,和守株待兔没有什么两样。

  (4)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翻译:像这样的话那么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势)就会形成了。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翻译: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诗,作歌用来赠送给她(琵琶女)。

  (6)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翻译:不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些险峻遥远的地方。

  2.注意古今同形异义现象。

  (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感到遗憾)于桓、灵也。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有志建功立业的人)暮年,壮心不已。

  3.注意偏义复词。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我派遣将领镇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偏在“入”上)和意外之事的发生。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因为我把国家(偏在“国”上)的急难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而把个人的私仇恩怨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啊。

  (3)死生,昼夜事也。

  翻译:死(偏在“死”上)是早晚都会发生的事啊。

  4.注意古今的不同。 

  (1)一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2)去(离开)国怀乡。

  (3)邻家有好(漂亮的)女。

  (二)多义性

  词的多义性,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一般来说,一个多义词它每一个义项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我们看下面这个词:“负”,本义就是“背”。

  (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翻译:廉颇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就赤着胳膊背着荆条。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衡量一下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秦国,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3)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翻译:秦国很贪婪,倚仗(凭借)着自己的强大,想用一句空话来换取和氏璧,(秦国用和氏璧换来的城池)恐怕我们(赵国)得不到。

  (4)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斋戒了,他一定会违背自己的约定不会把城池割让给我们的。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翻译:我的确很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啊。

  (6)负隅顽抗——背靠(依靠)着角落奋力抵抗。

  (7)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翻译: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了解自己的实力,有的时候胜利有的时候失败。

  (8)负债累累——欠了很多债。

  虽然说在每一个语境中“负”的意思都不一样,但是它都是从“背”这个意思,往下引申出来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个词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到底应该解释成哪一个义项呢?(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呢?)有以下几种实用的方法:

  1.因文定义

  即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义是确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所说的事和理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如: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

  翻译:楚怀王让屈原来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写作的草稿还没有最终地确定下来,上官大夫看见了(这些法令)就想要修改它,屈原不同意。

  2.把握结构

  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屈原列传》

  翻译:灭亡的国都,衰败的家园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已经好几代没有出现了。

  3.分析语法

  即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文言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通常是由形容词、数量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语法分析包括:根据句子结构推断该词的词性或语法成分;根据语境分析该词可能涉及的文言词法现象,比如说文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如:自放驴,取樵(打柴)炊爨。 

  翻译:自己去放驴,自己砍柴烧饭。所以“樵”就是柴的意思。

  4.联想猜测

  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来说都能找到语例。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

  如: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

  翻译: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了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于是)就在这里安家。

  5.邻字帮助

  即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

  翻译:现在皇帝很年幼,乱臣贼子又盘踞在他的身边,这正是英雄们奋起使用能力的时候。

  6.成语对应

  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如: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翻译:我也希望你能符合这样的一种心啊。

  总之,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三)通假性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的时候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蚤”同“早”:早一点,早些时候。译文:第二天你一定要早一点来向项王赔罪(道歉)。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畔”同“叛”:背叛,叛离。译文: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通假字一般来说,读音相同,最差呢,读音也应该相近。

  以上这些就是实词的三个特点,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是它自身的多个义项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到底应该解释成哪一个义项,需要你准确辨别;另外一个就是不要跟现代汉语的意思相混淆。             (省镇江一中 李全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