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A8 京晚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生活家

第003版
A1 要闻
 
标题导航
“白虎伤童”警醒我们要敬畏自然
高校简称,“舌尖上的名校”之争?
不能留下“不救小小娃”的救护空白
今日头一评
能被“杀死”的婚姻是不靠谱的婚姻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7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简称,“舌尖上的名校”之争?

  6月底,南昌大学发布由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发布的章程,将“南大”定为自己的学校简称。7月2日,南京大学有关方面在校园BBS“校长信箱”版回应,“学校已向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表示了严重关切。”媒体从教育部了解到的态度是,希望南昌大学、南京大学能规避引发校名争议的情况出现,协商妥善解决此事。(7月5日《新京报》) 

  

  大学的简称,就像江湖花名,说起来既朗朗上口,又兼能把不谙内情者唬得一愣一愣,因此,但凡段位比较高的名号,谁也不愿任其沦为“分享模式”。何况,中国人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分有多重要,哪怕不懂历史,翻两集《武媚娘》也能明了。从这个意义上,你就能理解南京大学的“严重关切”。

  如果从名声等同于节操的逻辑来看,捍卫简称也是顶顶要紧的事情。但问题是,这种论争,究竟意图在何?比如“南大”之争:一方面,对于南昌大学来说,早在前一任校长时期,南昌大学曾通过有关部门对省内媒体发文照会,称南昌大学简称一律使用“昌大”。再说,百度为证,其校歌云,“巍巍昌大宏规启,弦歌既倡薪火继”。如今摇身成了“南大”,这究竟是闹哪样?另一方面,对于南京大学来说,似乎气度也可以更宽厚一些。简称不会飞出银河系,多具有地域性特征。譬如提起“华师”,就有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市民首先会想到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市民会想到华东师范大学,广州市民则会想到华南师范大学。各叫各的,也不见得就天下大乱。

  名,口口相传之间、岁月流转之下,不过是个音节罢了。它背后承载的价值与担当、情怀与操守,才是最值得敝帚自珍、薪火相传的“瑰宝”。有媒体统计称,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将近四分之一的高校在名字上玩“美图秀秀”,各种美颜各种P图,弄得考生及家长傻傻分不清。眼下的高校简称,不过也就是一场场“舌尖上的名校”之争——争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声闻荫庇,争的是“名声大了好伸手”的资源话语,与中国高校的人文梦想,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样一想,教育部门作壁上观的态度,显然难以换来高校间的“友好协商”。为了掐尖都能兄弟阋于墙,这猎猎大名,岂能拱手?眼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有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也有了——只是,在去行政化与力避千校一面的路上,如果中国高校的精力仍靡费在虚名浮利之上,且不说这个时代的宏大梦想,只谈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何处安身、何以安然?邓海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