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A6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生活家

第003版
A1 要闻
 
标题导航
陈庄水坝,见证鱼水情深
东湾战斗,粉碎日军封锁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6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足迹踏遍句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旧址、遗迹和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
陈庄水坝,见证鱼水情深
东湾战斗,粉碎日军封锁
  记者在东湾战斗发生地采访
  新四军水坝
  周文贵陪记者来到坝边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全媒体记者 滕庆海 张凤春 步晨  通讯员 程伟 梁光成  本版摄影 苏敏 孙建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足迹踏遍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的火焰熊熊燃烧。几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在句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旧址、遗迹和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昨天,记者实地探访了陈庄水坝和东湾战斗现场,追寻红色抗战史迹。

  陈庄水坝

  见证鱼水情深,获省抗战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立项

  汽车在磨盘山区蜿蜒的马路上疾驰,葱茏的树木从窗外掠过,陈庄到了,我们要找的水坝近在眼前。水坝四周草木环绕,山风吹过,翠绿摇曳,水面泛起阵阵微波。

  “陈庄水坝是1942年至1943年间修建的。”句容市史志办原主任朱延生告诉记者,新四军六师曾于1941年5月和1942年1月,在磨盘山苏家大凹先后设立了修械所、疗养所等单位。磨盘山区地处茅山丘陵,东高西低,易旱怕洪,容易受灾。“当时抗战形势好转,根据地比较巩固。部队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决策与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利用战斗间隙在现在的陈庄、老人山等地修建水坝蓄水,解决军民在山区的用水困难。现在还在使用的陈庄水坝就是那时候修建的,群众亲切地称其为‘新四军水坝’、‘抗日坝’。抗日民主政府还为修坝贷过款。”

  今年83岁的周文贵一直生活在陈庄,对这座村旁的水库十分熟悉。“‘新四军水坝’造福我们啊!水坝建好后,旱灾水灾减轻了。以前村民生活、生产用水主要靠这个坝。前几年,建了新坝,用水才从新坝里取。现在村民插秧仍从‘新四军水坝’引水。每逢双休日,许多年轻人来这里休闲,与他们聊天时我会讲‘新四军水坝’的故事。”

  周文贵领着记者在水坝周围走走,细数往事,“当年修坝时,新四军肩挑手提,村民齐心协力,现场很热闹。在山顶上,新四军架有机关枪,远眺放哨,防止日本鬼子穿过大石门前来偷袭。”

  历经70多年风雨,“新四军水坝”依然坚固,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2008年,“新四军水坝”被列为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日前,句容市的“新四军水坝”等四个项目获省抗战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立项。

  朱延生认为,做好“新四军水坝”等抗战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意义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能让群众实地了解和感受新四军在茅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奋战,而且能展现党史、军史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带动茅山景区的红色旅游,加快旅游发展。

  东湾战斗

  歼敌伤敌百余人,粉碎日军封锁、分割根据地企图

  往事如风,掠过脑际,总有一些事让人铭记于心。

  家住句容吴家边的靳红发今年89岁,他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便是76年前发生在他家附近新四军与日寇的一场战斗。昨天,靳老领着记者从吴家边穿过104国道,步行不一会儿便到了叶家棚子,“这里就是那场战斗的发生地。”靳红发指着公路边一处地方说,当年日本鬼子把一姓叶的大户人家作为据点,这里有日军的一个前哨,建有一个十几米高的哨楼,时刻都有鬼子放哨。除了哨楼,鬼子还在村中间的一棵大树上架上一只腰子盆,也有鬼子在上面放哨。

  为了摸清据点里面的敌情,新四军派了好多探子,他们化装成挑货郎担的、卖小鱼的,有的甚至变身长工,进入据点,在老百姓的掩护下侦察敌情。“腊月十九,我父亲外出贩酒回来,一名新四军便衣悄悄告诉他,今晚要打仗,别出门。我们一家人晚上没睡,夜里,叶家棚子突然响起枪声,一阵激烈的枪声后,火光映红了夜空,我从窗子里可以看到冲天的火光……”

  靳红发老人所讲的这场战斗,便是1939年2月8日发生在句容天王镇的东湾战斗。

  “当时,东湾虽然是一个小村庄,但它南通溧阳,西到溧水,东至金坛,是四县交界的山林地区。东湾据点对于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山地游击战是个障碍。新四军夜袭东湾,拔除据点,共歼敌79人,伤敌32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粉碎了日军封锁与分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企图。”句容市史志办原主任朱延生说,这次战斗,新四军创新了八路军的“围城打援”战术,首次运用“围点打援”,取得了攻点、打援全面胜利。此后,日军只得将据点建在东湾西侧两公里外的红土山上,兵力比原来增加了。不过,鬼子只是龟缩在据点里,轻易不敢出来祸害老百姓了。

  东湾战斗中,有23名新四军战士血洒疆场。新四军由东湾撤退到上杆村时,由于后面的鬼子追得很紧,新四军只好把抬着的已经牺牲的15人交给村民,嘱咐他们好好安葬,就很快离开了。村民们将15名新四军烈士抬到离上杆村两公里外的瓦屋山下匆忙掩埋了。2010年,句容市组织专门人员调查寻找烈士遗骨,日前终于找到了部分长眠地下的烈士。地方政府在白沙烈士陵园竖起“东湾战斗无名烈士碑”。

  刀光剑影暗淡,鼓角争鸣远去。然而,那场战斗仍记在东湾人的心里。见到记者采访,村民们纷纷围上来,向记者讲述长辈们给他们讲的东湾战斗的事,“我们今天美好、富裕的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事迹我们会一代代传下去。”

  资料链接

  东湾战斗

  东湾是抗战时期京(南京)杭(杭州)国道上的一个日军据点,驻有日军第十五师团第十五联队一部(大田中队)约50多人,日军在这里构有坚固的工事,外有铁丝网及外壕各三道,据点内挖有坑道,存储了大量的弹药作久守之计。它的周围有天王寺、后白、薛埠、石墩头、袁巷、白马、方边等十几个据点。北面的天王寺据点驻有敌人200多人,东北的薛埠据点驻有敌人400多人,西北的方边据点驻有敌人70多人。

  1939年春天,日军企图修复从天王寺到丹阳延陵的公路,以封锁和分割茅山抗日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扫除新四军扩大活动范围的障碍,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下决心,必须拔除它。这个任务交给了二团,二团团长王必成精心部署,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一营奔袭延陵,二营、三营袭击东湾据点,伏击天王寺援敌,并对薛埠实施警戒。

  1939年2月8日晚,新四军趁夜色由溧阳的杨湾和句容的白阳悄悄地向东湾运动。二营及团部侦察排、通讯排和三营七连分两路主攻东湾据点,三营的八连、九连负责打援。战斗打响,新四军的手榴弹把敌人的火力紧紧压住,但敌人在据点里负隅顽抗,用两挺机枪封锁着通道,阻挡我军的进攻。最后我军采取火攻,用麦秸盖成的草顶屋很快燃烧起来,枪声、爆炸声连绵不绝,据点里面存放的军械、弹药、粮秣及一切军用品全部化为灰烬。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消灭东湾据点中包括大田中队在内的50多名敌人。驻天王寺据点的80多个鬼子闻讯赶来增援,在吴家边以北遭到了我三营八、九两个连队的伏击。敌人的援军被打得落花流水,仅有十多个鬼子逃回据点。敌军又增派汽车5辆载150余人炮4门,继续从天王寺向东湾增援,遭到打援部队的顽强阻击。激战两小时后,又有薛埠之敌300余人企图包围阻击部队。二团各营随即撤出战斗。

  此役,共歼敌79人,伤敌32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