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A5 江花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A2 共创文明城

第003版
A3 要闻
 
标题导航
陈姨
京畿路:向古城一位英雄致敬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1月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姨

  ■文/张波

  隔壁邻居住了七八年,七十年代正东路上红墙砖瓦的临街小楼上,我们两家紧挨着,上下班或是一大清早打开门,第一眼都能看见陈姨。陈姨家门始终开着。

  只去过陈姨家厨房和外间,好像比我家大些。就她和先生两人,身边没孩子,也鲜有人串门。陈姨脸上最显著的是她那两道浓黑刚毅的眉毛,再有就是两片暗红厚实的嘴唇,跟着反差较大是那白皙的肤色,银灰的盘发。细长单薄的身板出出进进无声无息。

  陈姨人好得让满楼人都对她尊敬不已,喜好在门口摘菜的陈姨,每天与楼上下邻居们热乎寒暄。陈姨每天买回的菜很少,篮子里空空荡荡也就那么几样。陈姨不唠自家的家常,也从不提自家先生。难得见她先生回来,进门就往里屋钻,再不见动静。得知其先生姓刘,看上去倒像位教书先生,含蓄、冷峻、不露声色的神情。

  我女儿蕾子打小一半儿光阴是在陈姨家泡大的,与陈姨吃一锅饭菜,睡一张小床,每天一开门,兔子一般窜到陈姨家,怎么也唤不回来。蕾子就这样一顿一顿、一年一年,被陈姨一勺一勺地喂着,美不滋儿吃着她家那份少得可怜的口粮。

  那时陈姨也就五十来岁吧,好像在市图书馆工作过,和她成邻居后没见她上过班。陈姨衣着朴朴素素,干瘦干瘦的身子骨,四季裹着的好像没有太多亮色,要么黑,要么灰。

  从没与陈姨深唠过,但她那略显忧郁的双眸不经意地告诉你,她很渴望身边能有个长时间跟她唠嗑的人。

  后阳台上时常衣服忘收了,回到家,陈姨会轻轻地后脚跟你进门,把叠好的一摞整整齐齐的衣服放在你家沙发上。陈姨帮我做得最多,也是我最需要帮的,就是那时家家搁在门口的蜂窝煤炉,只要她发现炉子该换煤了,会就手默默给你换掉。有这么一位好邻居默默帮衬着,大清早打开门的那一刻,就算没有阳光也让人心里敞敞亮亮的。

  没见陈姨两口子拉着手进进出出,或是外出散个步什么的,倒是偶尔从隔壁墙缝里传来过几声短暂的男人的吼叫,接着会有一阵隐约低回的抽泣声,次日,会瞥见陈姨红肿的双眼和又强颜欢笑的招呼。

  陈姨不知道她的邻居是当年红遍小城,大名鼎鼎的播音员、主持人,她是偶然从我家收音机里听到我的声音,从络绎不绝地来我小屋串门的人群中认证了我的身份。是凡来过我家,见过邻居陈姨的,没有不记得她的热情、她的微笑,甚至有的还问过:她是你家亲戚么?

  后来,我们搬过几次家,那幢小楼也早就从正东路上消失了,常常回小城开车路过那里等红绿灯时都会冲那个方向行个注目礼什么的,以示怀念。

  女儿长大了,没少跟她提及过陈姨,她说她太记得了,很想念她,说哪天想去看看她。搬家后也不知忙了些啥,再也没见过陈姨,也再也没打听过陈姨的去处,倒是时常会在眼前或梦里闪现过她,没老,还是当年那优优雅雅、文文静静的模样。一位能在我心里搁了这么多年,掏出来又让你一阵阵温馨如昨的好邻居,陈姨还真算唯一的呢。

  想写陈姨很多次了,这天醒来又念到她,有不写不成的冲动,刷刷写来,心里伴着些许怜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