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版:江花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1

第002版
封2

第0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镇江
方言解义
我的从医生涯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张明军

  锔这个东西,现在人大都不知为何物了。

  锔有很多种,与之有关联的行业或是匠人就有木匠、瓦匠、铁匠、补匠、铜匠。什么样的匠人用什么样的锔,什么样的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锔多数为铁质的,也有铜质、铅质的。锔有的很大,身长愈尺,有的又很小,铜匠用的锔得用镊子才来搛起来。锔的用途很广泛,瓦匠砌房、木匠造船、补匠锔陶瓷器具、铜匠修手炉汤壶,都要用到它。

  过去造房子是没有钢筋水泥的,家境殷实的人家是青砖小瓦。清末民初,大户人家的房子讲究三房两厢、天井雨廊俱全。这种房子的墙体都是小而结实的青砖砌就,用以黏合砖块的是糯米汁拌石灰。按说这种墙是十分牢固的,但主家还是要求瓦匠在两端的山墙上各打上几个铁锔。这种锔的样子就像一个放大了的中括号,一般的一尺多长,锔背两头狭窄,中段稍宽。往墙体上打锔对于防止山墙走置固然有益,但也不排除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墙上带锔,这是一户殷实而考究的人家。

  木匠用锔基本上都是造船或修船。那时候农村用的几乎都是木质的船,要造一条新船,除了筹备好所需要的木材,还得到铁匠铺打很多锔。船体钉好后,在用麻丝拌油石灰勾缝之前,要在船底、船帮等处钉上长短不等的锔。钉这些锔时它的两端要分别钉在相邻的两块木板上,这样木板才能更加紧凑,不易散板。上锔前都要往锔上涂几遍黑色的防锈漆,新船竣工后,油黄的船体、乳白色的船缝、黑色的锔,色彩鲜明,十分的俊美。修船是一样的道理,起旧换新。可以说,给船上锔就是给它加了一道保险。

  补匠在修理陶瓷器具时所用的锔就小多了。那时候的农家有很多的陶瓷器具,有盛米的大缸、腌菜的坛子、放鸡蛋的陶壶、炖猪食的瓦罐,这些破损了,家里一般是不会扔的,他们要等补匠来补。

  补匠是当时的一种职业,一般都是家传。补匠好像专门修补陶瓷物什,他们在修补前总要很认真而细致地察看裂口,反复将破损的裂片与坏了的器具拼斗,直到严丝合缝了,才将裂口处擦拭干净。然后,他会用一个很精巧的手工钻打眼,谚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玩意。补匠在打眼时和木匠不同,要不停地往打眼的地方添注明矾水,这样才不至于将要补的器具和裂片弄碎。眼打好后,他便用长度相宜的锔将器具和裂片固定好,再在锔钉和裂缝处涂上特制的黏合剂,这样一个破损的陶瓷物件就修好了。物件是否修好最后当然得检验一下,方法很简单,往器具里倒满水,不漏了才算合格。修好后的物件真难看,裂缝的地方就像是一条蚂蟥爬在上面,用当地人的话说,疤疤锔锔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舍不得扔掉,将就着用。

  同为修补者,这里的人把修补陶瓷物件的叫补匠,而把修补金属制品的叫锔匠。补匠的技术含量不太高,所得的报酬也就很有限。陶瓷制品本就不值什么钱,人们当然不会花太多的钱来修补它。但金属制品就不一样了,无论是铁器还是铜器,相对于陶瓷要贵重得多,不得不修补。修补金属物件需要较高的技术,也极费时间,锔匠的收入比补匠高是理所当然的。锔匠修补得最多的是铁锅、铅桶、搪瓷盆和水壶等物,到了个村子后,他会找一处向阳的旮旯,着手修理。锔匠总有一副担子,担子一头有很多的小抽屉,里面装着各种质地的金属片、圆钉、铆钉、锡团、钢剪、铬铁等杂物,另一头是一个小火炉和焦炭。得知村子里来了锔匠,家里有需要修补金属物件的就会把东西拿来,锔匠会按先后顺序排好。修补东西并不要现等,到了收工来取回便是。

  补匠和锔匠不像木匠和瓦匠做生活有预定,他们是云游者,是做行脚生意的。他们的报酬也很有意思,一般人家给现钱,也有人家视价钱多少回家量一两升米或给几个鸡蛋的。但是再穷的人家都不会赊账,觉得手艺人也要吃饭,都不容易。虽然他们和瓦、木工一样都是早出晚归,但没人管饭。每到中午饭点,他们会拿出一两个黄烧饼或半块“酥头定”(一种经发酵做成的面饼,极熬饥),向邻近的人家讨一碗热水将就着吃下。也时常有妇女看到补锔匠忙了半天中饭还没着落,便回家盛一斗碗菜饭搛几筷老咸菜送给他吃。看到他手捧菜饭吃得喷香,她也挺高兴的。

  锔是连接和固定两两分离物件的纽带,有时候它把人与人的情感也连接在一块了。

  9

  插画\郑海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