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版:B4 作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生活家·发布

第003版
A1 要闻
 
标题导航
子在川上曰
心自淡泊非平庸
我不知道的事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自淡泊非平庸

  《史记·货殖列传》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于尘世间辗转挣扎、你争我夺,亦不过是囿于“名利”二字囹圄,终究免不得于荒途之中遗失故梦、踏上归途却仍旧迷于尘嚣。而后,便渐渐出现了抱着另一种心态笑曰“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的人,他们所抱有的这种心态,便是淡泊。

  若是淡泊,即便未“行到水穷处”,亦可拥着闲情看云卷云舒;若是淡泊,即便无成一统的小楼,亦可傲岸曰“管他冬夏与春秋”。淡泊,便是在世人尔虞我诈时,抽身而出的微微一笑,唯有学会淡泊,方可成大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名利浮华如雾如网,易遮了观花之眼、漫步之心。惟其淡泊,方可不为浮华所缚,不因名利移志。西晋时,有张翰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却洞察祸乱方兴,因而弃了这名爵浮华,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而归。这洞察名爵的淡泊,守得他一生不失放纵不拘、随心而行之心志。其后,又有明之遗民张岱生于繁华、热爱繁华,却因一份对明王朝的黍离之思,弃了这易主江山中的名利前程,守得一份故国之恋、率性自然不因世而改。放眼千年,无数人为名利屈从俗世大流,妄求富贵繁华多留一刻,待白骨没、黄昏掩,功名如云,利禄为烟,本性心志亦不为后人所记,而空留史册说经年名利误人。既如此,何妨抱淡泊之心以对世?纵然留不得名利浮华,亦可留得一片赤子初心傲然浮世,不负此生。

  淡泊,本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惟其淡泊,方可在错过日光后,不迷失月光,在失落了春天后,不荒芜了秋天,方可将一路崎岖坎坷皆视作平常,而去显然观赏这崎路之上的陌上花早。是以苏轼虽辗转黄、蕙、儋,霜雪满客袍,却仍能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忧患来临,一笑置之”的乐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顿悟,凡此种种皆由这淡泊之心而起。若无淡泊之心,何人能摆脱这仕途失意的阴霾,而在文学。书画等诸多领域有所建树?当挫折苦难毁弃一个人的同时,淡泊的心态,可以重塑甚至成就一个人。

  “庸人安于世故”,淡泊之心虽好,却绝非平庸者借以随波逐流的借口。古往今来,士人的精神乃是“经世致用”,即以学问入世奋争,以才能力挽天下狂澜,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等淡泊治学之人亦曾有入世奋争之前尘,即便入世不得退而治学,所治亦是治国为政之学。面对名利、坎坷时的淡泊方是真正的淡泊,面对梦想时的“淡泊”,却不过是一种怯懦避世。

  谁明了,我心自淡泊非平庸,自能策白马、笑世俗、逐我梦。待来日,羊角卷地,便可浩荡而去,携长风。

  (省镇中高三15班 孔茜)

  点评

  于丹在《庄子心得》中曾说“穿越千古尘埃,用庄子的名义问自己一个问题:今生今世,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多远”,拥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获得永恒地遨游。惟其淡泊,方可不为浮华所缚,不因名利移志;惟其淡泊,方可不为挫折所败,不因艰险丧志本。文论点鲜明具体,且第五段又论述淡泊之心并非逃避世事的借口,更显得中心论点辨证而全面。文采斐然,虽为议论文但毫无枯燥之感。全文共有9处引用诗句,生动形象。

  (省镇中老师 何丽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