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版:B3 作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生活家·发布

第003版
A1 要闻
 
标题导航
归去来
三叹孤独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归去来
——读《陆犯焉识》有感

  严歌苓是我极欣赏的一位作家。初识她的文字,是一本《天浴》,令我惊艳的并非她的文字有多华美抑或洗练,她在文笔上并不是独树一帜、无可复制的。我只能说,她是个生来便该讲故事的人。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并不是身为作家就一定会讲故事、能把故事讲好的。故事不是自传,即使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也不能完全囿于个人经历的一隅,那样未免格局过小了些,诸如我所欣赏的另一位作家张爱玲,她的文字也曾令我心折,但一直牢牢地印着个人的烙印,每本书的主角仿佛都是她自己——那个着一袭深红旗袍、漫不经心打量着来人的旧上海女子。严歌苓则不然,在我看来,她具备一个讲故事的人最应具有的品质:抽身其外,却又目光悲悯。简而言之,读她的书,我常会忘了是谁在讲这个故事,却又实实在在地被这个故事感动。她不是一位特色鲜明的作家,可正如佛在世间有万千相,通过她的文字,她可以化身无数人,无论是以一杆猎枪归于洁净的知青文秀,还是在异国赢得亲情的小姨多鹤,甚至是前半生后半生宛如两世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因此,我又打开了这个新的故事,这个“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的说书人归来了,依然未令我失望。

  这本书名为《陆犯焉识》,读罢全书,最令我“牵肠挂肚”的也正是男主人公陆焉识。张艺谋导演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将其改名为《归来》,我倒是偏爱这原本的名字,因为在我看来,本书便是一部陆焉识的成长史。而偶有一日得见一书评,才明白书名原有更深的隐意,主人公陆焉识和冯婉喻的名字相连,便有“哪里得出委婉的讽喻”之意,一句话便足见作者的傲慢。可她确是有傲慢的资本的,本书涉及的“特殊文学”题材,是许多作家公然废弃的富矿,她却施施然弯腰捡起了这样一个“烫手山芋”,并且没有辜负它,反将它烹制得香甜可口、回味悠长。

  说起陆焉识,其实他的整个人生便是一个“讽喻”,曾经他也并不委婉,也曾墨汁深蘸,呼号着对命运毫不掩饰的诘问和轻蔑。是的,早年的陆焉识,更确切地说是刚刚从云端跌入泥淖的陆焉识,便是这样一个人。1954年“肃反”之前的他,生命中各种或占据主流或昙花一现的元素,俨然是一位旧家庭出生的知识分子的标准配置:继母风情而又干练,为他张罗一门门当户对的婚事,女方是温柔娴静的大家闺秀冯婉喻;自由不羁的留学生活之后,同样顺风顺水地成了大学教授,才华遭嫉恨,出轨也坦然。此时的陆焉识,怕是根本无从想象此后20年的荒漠改造生活。不过,正是之前的顺遂,合理地解释了他初掉进逆境的无所适从。前半生的风流得意,只是因为山雨未来,在仍需要保持优雅风度来争逐名利、寒暄客套、和气生财的“文明”社会,有家世有才情的陆教授自然是众人结交攀附的对象。可是“肃反”来了,在生存大过天的时候,连名与利这类平日里人们趋之若鹜的东西都成了虚的,更不用说“信义”“尊严”这类本就“虚无缥缈”的名词了。当人们撕下了或温情脉脉或不可一世的面具之后,大家都是一样的,他们已想不起分什么贵贱、摆什么架子了,只是本能地跪在名为“活着”的欲望之前,齐刷刷地为头顶上笼罩的阴影而瑟缩、而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似乎把在“文明”社会里学会的那一套全丢了,却仍有些没有忘记:堂而皇之的审判、推别人先死来为自己换得片刻安宁的揭发、苟延残喘的“坚韧”……根植于骨子里的卑贱,宛如身体里流淌的血液,生命存续一日,便一日不会枯竭。

  我每每不忍想象此时陆焉识的心情。他自然与这些人不同,曾经他也是与他们不同的,只不过那时的他是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为众人所歆羡的,可如今的他,俨然是绵羊掉进了狼群。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家世,成了第一根拖他入水的水草并且始终散发着潮湿的腥气,将他紧紧纠缠;他才华满腹,在荒凉的大西北、在靠体力挨过一天又一天的改造生活中却毫无用武之地,反而造就了他的书生意气、“不识时务”,让他在面对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时茫然无措,令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他风流倜傥,信奉“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论调,视柔顺的妻子婉喻为自己生命中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作为那个唯一会点一盏小灯待他归来的人,成了他完美的归宿……在归来无期的日子里,他确实被改造了,却不是被改造成模式化的“规矩”和“老实”。这20年的苦役,其实是他对婚姻和爱情所赎的罪,他所思所想的,其实与“反革命”“服从管教”这类似乎与他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字眼毫无关系,在他心里,劳教生活是自己向妻子忏悔的一个契机,所以他在心里给妻子“盲写”信,他逃狱,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那样发足狂奔,誓要赢回妻子的爱。他在回忆里描摹妻子的样貌,才恍然发现那个低眉顺眼的女子,原来也有“美得耀眼的瞬间”。正如作者所说:“这一切不是当时三十多岁的陆焉识能够解读的,是五十岁、六十岁的陆焉识一点点破译的。”其实在我看来,如果陆焉识没有经历这一番变故,对这样的破译也是无能为力的,即使到了五六十岁,他和冯婉喻也只不过是又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罢了。两人之间爱情的升华恰恰发生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其实正诠释了作者的爱情观:“最最强烈的爱情是被禁锢的爱情”,是的,假如爱情不需终日相对,不需共剪西烛,连苦涩都能享受,那还有什么能阻碍呢?

  事实上,确实有一样东西能阻碍爱情的圆满,那便是命运。陆焉识回来了,冯婉喻却失忆了,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小市民般庸俗的儿子的排斥和利用,小女儿对自己的爱怨纠结……归来的陆焉识仿佛重获了自由,又仿佛陷入了另一个牢笼。故事最终,他的选择令我颇感讶异:他带着妻子的骨灰回到了大西北。细想之下,却又不禁释然,他在完成了对爱情的救赎之后,又完成了对自由的认知:其实他终其一生都被囚禁,曾经被家庭和婚姻以爱之名而束缚,之后被派系争斗的大网所笼罩,最后在儿子的讽刺中变成一只爪牙落尽的困兽……曾经过着花花公子的生活时,他一直是空虚的,可当他以“归来”为目标、自以为找到了人生的奔头时,迎接的却又是另一种手脚被缚的不自在。我想,这是因为他一直都是个顺从的人,虽然他表面上那么张扬骄傲,他顺从于外界对他的定义,他想归来做一个令人尊敬的陆教授,归来做妻子的好丈夫,儿女的好父亲,唯独回避了做他自己,做陆焉识。幸好,最终他说:“草地大得随处都是自由”,曾经的肉身囚禁之地,变成了他最终的精神自由之所。这一次,他才是真正地归来了。

  (省镇中高三5班 顾雅婷)

  点评

  严歌苓的文字就像她的名字给我的感觉那样,好像是栽在铁皮花盆里的玫瑰,香艳的外表将人吸引至近,但是靠近以后才能看到冰冷的外衣和身上的刺。这样的作品用电影的形式是很难表现出它的精髓的,即便是张艺谋这样的大师来操刀。只有当我们潜心打开散发墨香的文本时,我们才能真正透过文字领略一个在我们心中独一无二的陆焉识。作者对主人公的解读是深刻的,我相信她是真正读懂了陆焉识,也读懂了严歌苓。

  (省镇中老师 江海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