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A13 行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3版
A1 要闻

第004版
A2 践行核心价值观 全民共创文明城
 
标题导航
加德满都的幸福秘诀
请还生命一颗敬畏心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9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还生命一颗敬畏心
■文/杨莹

  最近世道不太平,亲人失联的事情经常发生,不出几天便会有不一样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失联而死亡。出事者大都为女大学生,时间也都集中在开学前后,有的是搭乘黑车去学校报到惨遭变态司机下毒手的,有的是从学校回家的途中就此失去了联系的……

  一时间,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铺天盖地的转载,负面影响很大。人们纷纷谴责丧心病狂的杀人犯,叹惜温室里的花朵不能历风经雨,把所有一切都怪罪于病态的社会,然而,大家面面相觑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司机举起了屠刀,将秋天的城池涂满了血迹?女大学生不是祭品,却由花季直接走向早夭。我们扼腕的同时扪心自问:这个社会的病,难道仅仅是体制、监督、修养、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理由吗?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群,这个有着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人类群体到底缺失了什么? 

  南宋大学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心。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教。道教作为华夏神州炎黄子孙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国人的根和本。如果从道教文化的角度来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的正是现代人所缺失的敬畏心。敬畏心不是迷信,它是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对人与自然相和谐应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的言行举止。所以说,敬畏心是一个人思想灵魂中最基础的素质,更是一个民族不能或缺的优良品质。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做出悖犯礼义之事,原因就在于不知羞耻,缺少敬畏。自古以来的贤人能士大都知耻而敬畏,他们深知“头顶三尺有神明”,淡漠贪嗔痴欲,坚守内心的道德信仰。这和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人生观很相似,康德一生中敬畏两件事:一是浩瀚的星空,二是内心中的道德。道德不分国界,它就像一把尺子,直指人心,敬畏心正是这把尺子上的刻度。

  诚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内涵、结构和范围会发生变化;社会地位、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方面也存在千差万别。大部分现代人当中,有为了眼前利益,大肆破坏环境资源,完全丧失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心;也有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不择手段敛财的,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道德囚禁,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那些杀害女大学生的黑车司机、变态邻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们缺少信仰,灵魂极度扭曲,丧失了对人类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人一旦没有了敬畏,还有什么东西能束缚心灵呢?只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动物本能,大脑冲动,智商低下,理性思维弱化,少了正义的神圣性与警示性,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部清零。

  道教认为,一切有形,皆有道性。山川和草木对话,日月和星河对话,自然和万物对话,人更需要对话对象,而对象的取决往往决定着人的内心世界。有信仰的人与神灵对话,保持敬畏;读书人与圣贤对话,完善人格;没有信仰的人只能与市井对话,真善美消失殆尽,丑恶事件频频上演。譬如对女大学生痛下杀手的歹人,终日与市井对话,耳濡目染过太多的暴力事件,寡谋略、少善念,力大为王是他们的生存法则,他们对生命毫无敬畏,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亦无惧慑,导致了无法逆转的后果,像一个个恶瘤,影响着社会的健康。

  渴望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撕碎夜色,将黎明洗的透亮,将世间所有脏污的灵魂冲刷得干干净净。渴望大自然还给生命一颗敬畏的心,使中华文明能够薪火传承、生生不息,使人们静下心来参禅悟道、念经读史,盛世光阴里花香流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