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A2 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生活家

第003版
A1 要闻
 
标题导航
建筑工程竣工后将设永久性标牌
秉持善意,让城市充满正能量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9月1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秉持善意,让城市充满正能量
——全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侧记
  赵亚夫在戴庄村培训农技人员。
  镇江高专大学生志愿者到枫叶红老年公寓看望老人。
  镇江新区开设“道德讲堂”。

  (上接A1版)

  聆听故事  接受洗礼

  道德讲堂的阵地

  汇聚向善正能量

  5月23日,市政协第一个“道德讲堂”在京口区江一社区开讲。家住江一社区的“中国好人”李永生走上讲堂,真情讲述了照顾患病妻子22年的感人故事,通过“省身、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念劝善词、行崇德礼”等仪式,弘扬崇德风尚,传递正能量。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位听众都凝神谛听着李永生讲述平凡日子里的平凡小事。演讲完毕,包括40名市政协委员在内的数以百计的听众掌声经久不息。京口区政协副主席姜厚荣说,京口区政协以“道德讲堂”为载体,着力于“三个抓”,一抓示范,二抓人物,三抓共识,在每个街道开展一次示范“道德讲堂”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体现了“道德讲堂”感悟在心,引导于行的内在要求。

  这只是全市上下积极开展道德讲堂的一个缩影。

  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着眼于促进教善学善良性循环、营造扬善行善浓厚氛围,不断拓展“道德讲堂”的形式,丰富“道德讲堂”的内容,多途径发动社会各界一起办讲堂,多层面吸引广大群众一起进讲堂。全市开设了527个道德讲堂,实现了市及辖市区、主城区所有社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食品药品企业、100人以上窗口单位道德讲堂“五个全覆盖”。动员社会创办讲堂,全市有7家民营企业建立道德讲堂,5位“镇江好人”以个人名义“私人订制”开办道德讲堂。积极创设特色讲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的要求,全市中小学以“八礼四仪”教育为主题,建成52个“养正学堂”;以道德童谣传唱为主题,建成30个“道德童谣说唱站”。道德讲堂的广泛开设,有效地带动了广大市民崇德向善,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心灵加油站”。

  向难处看  择善事行

  志愿者的风貌

  刷新镇江精气神

  大海里的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也能荡涤人们的灵魂。

  当许多家庭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共赏明月时,一些“空巢老人”却形单影只。9月6日当天,镇江福彩志愿者与社会儿女一起,陪一些“空巢老人”在金逸影城观看了电影《洋妞到我家》,还为老人们送上了中秋月饼。

  在镇江,300多万人口中拥有21万名志愿者,占城镇适龄人口的13.8%。镇江市文明办副主任李洪说:“市民参与热情很高,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但我们发现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还需要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套志愿者教育培训体系。”    

  在“主阵地”之外,镇江市依托社区、志愿者团队和网络建立起了全覆盖的培训架构。镇江志愿者团队“镇江达人会”负责人郝浩说,镇江志愿服务已从最开始的仅凭“一腔热情”向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现在每次活动之前,都要针对性地先培训志愿者”。

  一个对社会免费开放的网络培训平台,让镇江的志愿培训体系更加完善。负责网络培训的朱亮说,以前志愿服务靠行政力量,现在都是民间自发的,每个志愿者都要进行网络登记,登记前要进行网上培训,他们对网络培训接受度也更高,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据了解,长期以来,镇江市坚持把社区作为主要阵地,把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抓手,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进点学善,驻点扬善,在点行善。领导干部定点挂钩行善,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市及辖市区所有领导,机关部门以及街道负责人全部挂钩相应社区,并把开展立德行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挂钩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定期驻村进社区说善扬善劝善行善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党员特别是公务员驻点领岗行善。全市制定了党员进社区“三岗三责”志愿服务制度,建立公务员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明确公务员每月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不得少于20小时。志愿者入点自发行善,全市1082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连续11年每月开展社区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全市成立了“大爱镇江爱心联盟”,扶持壮大“社会妈妈”“社会儿女”等20多支品牌爱心团队,长年开展“爱之行”系列服务活动,带动数十万群众投身爱心公益行动。以骨髓捐献为例,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0.2%的镇江,拥有骨髓捐献志愿者12423人,占到了中华骨髓库的1.3%。

  几天前,在京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市委书记杨省世作主题发言时表示:“行善是过程,立德是目的。通过一段时期‘立德行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善行善正在成为全市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体行动、系列行动,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反映了镇江道德建设的新高度。”

  本版照片为资料图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