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版:B8 漫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音乐节

第003版
A1 要闻
 
标题导航
夜游
吊脚楼上的岁月边城
走遍大西南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9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吊脚楼上的岁月边城

  

  在没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之前,茶洞只不过是湘川黔边界上的一个默默无闻的湘西小镇罢了,然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问世,却在陡然间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地方——边城茶洞。

  那还是上世纪的80年代末,读了小说《边城》,又看了凌子风导演1984年拍摄的电影《边城》,我被其中淳朴敦厚的风情陶醉。我循着沈老的足迹,独自到了湘西茶洞,去赏那古朴幽雅的边城吊脚楼。

  边城茶洞地理位置奇特,东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界以一河相隔,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我去的那天,从东关进口,穿过濒临酉水的河街,果然看到一幢幢飞檐上翘、廊柱下垂的吊脚楼。其有一层楼的,也有两层楼的,最高还有三层楼的,高高矮矮,参差错落。远远望去,有的从绿树丛中露出尖尖的楼顶,有的从轻烟般的晓雾里翘出弯弯的檐角,给秀丽的边城小镇增添了清奇隽秀的风貌。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工艺复杂,做工精细。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

  当时,我受好奇心的驱使,特地要去走访高达三层的吊脚楼。楼主引领我逐层登上楼梯,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是卧铺间,第三层便是别致的会客室,室内陈设古朴,特别是屋脊和檐口都用石灰粉刷,花格窗上嵌着玻璃,阑干雕花,刷上朱红油漆,显得别具风采。

  我走至楼口,推开窗户,凭栏远望,西岸是贵州苗族聚居的茅坪寨,寨口砌着高高的保寨楼。东岸是四川汉族世居的洪安镇,依山傍水砌着逐层升高的西式楼。南岸便是湘西苗、汉、土家杂居的茶洞镇,沿河城墙上垒着犬牙交错的垛口。四面群山环拱,中间碧水穿流,却把三镇隔成鼎足之势,隔河对峙,气势颇为雄伟。

  这家吊脚楼的两侧,都是檐角挨着檐角的吊脚楼,楼前长着古老粗大的水柳树,柳丝摆舞下,停泊着方头乌篷的货船、轻巧灵便的渔舟,还有从贵州松桃放下的木排,这里正是茶洞热闹繁盛的水码头。

  黄昏日落,皎月初升的时刻,一幢幢吊脚楼上都透出通黄的灯火。有的楼头管弦交响,唱起哀婉忧伤的小曲,使人萦怀愁苦的往昔。有的楼头鼓声嘭嘭,竹板轻敲,流落边城卖唱的老艺人,正为聚会夜饮的豪门显贵唱起沉郁忧愤的茶洞渔鼓。有的楼头上乡绅富商正在超劲地玩着麻将扑克,不时爆出阵阵嘲弄戏谑的笑语,一直闹腾到露水湿湩楼台的深宵,方才散去。

  此刻,躺在楼下船舱里的渔民船夫,长夜漫漫,辗转难寐,时断时续又唱起凄楚哀怨的渔歌,把游子怀乡的情思牵得很远很远,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故乡固然可爱,边城更是迷人……

  如今,经历了多年的时代洗礼,古老的边城吊脚楼只能在人们的头脑里留下模糊的剪影了。今年夏天,我怀着重访边城的喜悦,大步跨入茶洞的河街,顿时使我感到格外生疏和惊异,这里的一切都变啦!

  没有想到,几十年前沈老那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

  新时代的边城充满了当年大师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黄家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