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版:A14江花 女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1

第003版
A1要闻

第004版
A2城事
 
标题导航
故地重游忧思录■文/庐山
山河破碎风飘絮■文/习斌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8月2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地重游忧思录■文/庐山

  千里太行山脉,气势雄伟挺拔险峻;三晋大地,晋商风生水起;中原腹地,厚重的人文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这一切均令我对这块神奇的土地充满了热爱和向往。常言道,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是故,近几年来,我几乎每隔一年都会情不自禁地踏上这片奇妙的土地。那“山里的布达拉宫”、那悬空寺、那辽金时期的木塔、那惊心动魄的太行大峡谷……无不令人魂萦梦牵。

  日前与朋友聊天忽又提起了山西的话题。朋友说他久慕山西之名,问我是否有兴趣陪他共同前往?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当即我便点头应允下来。但是朋友规划的线路却显得过于“业余”,无非晋祠、乔家大院、绵山风景区之类“大路货”,却又不免让人略感扫兴。然则既已首肯岂可食言而肥?何况我只是陪游而已,一切皆由朋友大包大揽,何乐而不为?

  次日一早便开车出发,目的地直指太原。

  一行人兴致勃勃来到晋祠按部就班将车停到停车场。谁知刚下车便遇上招揽生意的黑车司机,说是此地离晋祠大门尚有3.5公里,坐他的车每人5元便可直达入口处。听罢我不免纳闷起来,记得一年前云游至此时出了停车场便是晋祠,此番则大有一年不见恍如隔世之感。定神稍一观察,变化还不止于此。环顾四周,比比皆是临时搭建的活动房,清一色的快餐店里清一色邋遢的大婶小妹推销着清一色的凉皮刀削面之类山西特产。

  事实上晋祠入口距我们仅只一箭之遥,只是被眼前这些简易房遮蔽了视线而已。

  这座始建于北魏前、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及其母邑姜而建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不料竟成了这般模样。令人欣慰的是进到园区其情其景尚能保持原貌,心里多少找回了一点平衡。

  第二站乔家大院已“面目全非”。

  据资料介绍: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仍保持着建筑风格浑然天成的风貌。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

  然而眼前的乔家大院其体量足足比资料的介绍扩张了10倍甚至还要多。堪比足球场面积的大院前广场上矗立起若干仿古人物、动物及小品,而原先的宅院内也新盖了许多建筑,充斥其中的更是大量不伦不类的展品,那些一看便可判定与乔氏收藏毫不相干的各式古玩委实令人没法恭维。最是与市场规律“接轨”的是乔家大院的出口。院内虽多有扩建,但还马马虎虎与乔氏沾上点边,而出口处那偌大的市场里千篇一律的所谓纪念品则结结实实地让人倒了胃口。

  这让我想起了成都的杜甫草堂。这里原本是杜老先生“流寓”时的居所,一座临时栖身的茅屋而已。后历经宋元明清几代修葺,而今占地已达300余亩。这恐怕是杜老先生当初始料不及的,否则一代诗圣也不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了。

  带着些许的遗憾告别乔家大院前往绵山,殊料在这里再次开了眼界。

  绵山因其险峻奇秀及春秋时期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于此而著称。史载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卫国,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将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煮成汤送给重耳。重耳接过便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后得知介子推“割股奉君”之事,重耳顿时泪如雨下。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遗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已完成了辅君复国的天命,便携老母隐居到绵山之中。晋文公闻知亲自来到绵山,苦寻无果后下令放火烧山希望能将介子推逼出来,然而奸侫小人却恣意纵火,直到大火熄灭,文公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清明节前一天)禁烟寒食,是为“寒食节”。

  赘述以上这段文字,为的是突出绵山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实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举不胜举,桩桩件件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集动人的传说、雄奇的自然景色、88座寺庙宫观两千余间殿宇以及抗日战争的游击根据地等种种特色于一身的绵山令人流连忘返。

  然而在这深山古刹,我也发现了一朵使人忍俊不禁的奇葩——一架现代化的观光电梯。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我确实在全国类似的景区里从未见过这种搞笑的“土洋”搭配。置身豪华配置的电梯里,看远山近水绝壁深壑寺庙丛林,耳畔响起周杰伦的《双截棍》及僧人虔诚的诵经声,那种感受真的很难用文字表述。

  我自认不是一个守旧的人,但是一味地追逐商业利益而随心所欲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所谓的“雕琢”,实在难免画蛇添足之嫌。我想,修旧如故、保护性重现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须知,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切勿因一念之差而终生抱憾,愿世人常存尊重和敬畏之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