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版:A12江花 世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1

第003版
A1要闻

第004版
A2城事
 
标题导航
“扑满”杂谈
月季花
绿水桥边多酒楼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8月2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扑满”杂谈
■文/董国新

  不少人知道“扑满”这东西,用现在的叫法就是“储钱罐”。其实,它最早的名称应该是“缿”。当你在儿童商柜前看到各种各样精美漂亮的储钱罐时,可曾想过,这些小玩意可是有着两千三百多年历史渊源的。

  《中国风俗辞典》考证:储钱罐起源汉代。但笔者认为它是从秦代,甚至更早一路走来: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对统一的货币颁布一系列规范管理的法律文书,如《金布律》、《赀律》和出土的《封诊式》秦竹简中记录的“铸钱(立)律法”等等。在秦代,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钱币交易管理法律名叫《关市律》。其中明确规定:“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人;不从令者,赀一甲。”这番话的意思是商家卖东西收到的钱币必须投入“缿”中,否则要罚款一副士兵铠甲的钱。

  查缿,《说文˙缶部》:“缿,受钱器也,从缶,后声。”《汉书·赵广汉传》:“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由此可见“缿”作为“储钱罐”的身份,同时它还兼有接受举报信的职能,可谓“举报箱”的鼻祖。镇江古代杰出人物、晋代大家葛洪撰写的《西京杂记》中,这样生动简练地描述着:“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即缿也。”由此可见“扑满”就是“缿”。从葛洪的描述看,“扑满”这个名字应该出现在汉晋之间。

  “扑满”在六朝至唐朝一段时间,常常被学者文人惦记着,写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的祖籍江苏的姚崇,其所作的《扑满赋》就很有名气。当然,姚崇在文里不是介绍更不是褒扬“扑满”,而是借賦 “扑满”抨击当时不少人唯钱是命,唯钱而行的堕落。应该说,《扑满赋》是受魏晋时期成公绥和东晋鲁褒的两篇同名《钱神论》的影响,严厉批判社会中的腐朽拜金主义的一面大旗。

  “扑满”在清朝,却又成了反满抗清的暗喻。当后金满人聚集兵马,杀入关内,一举终结了汉人为统治中心的明王朝,之后三百多年中,汉人中多少有志之士,时刻试图推翻满人的政权。清末,爱国志士们于1909年11月在苏州成立南社,就曾以“驱逐鞑虏”为己任,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而“扑满”二字,当时被生发出新的意味。南社成员爱国诗人苏曼殊,在清光绪二十九年由日本回到苏州。当时,苏曼殊画了一幅《扑满图》扇面,赠送包笑天先生。这幅图表达的就是:扑满者,扑灭满清也!此图在南社得到大家的拥赞。

  “扑满”这个小瓦罐,只进不出的秉性,让人觉得它好不吝啬;而其宁可粉身碎骨,绝不让人轻易耗用的傲骨,却受人敬重。时过境迁,现在的储蓄罐有各式各样,有制成邮筒、小房子的,也有制成电视机、小动物形状的;其材料也丰富多彩,有铁质、瓷质、塑料等等。不过储蓄罐的习性已改,一般都 “拿钱有道”,多置了取钱的开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