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版:江花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生活家·发布

第003版
要闻首页
 
标题导航
草茅终古系兴亡■文/习斌
为有源头活水来——你不可不知的事■文/庐山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8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有源头活水来——你不可不知的事■文/庐山

  人们大都把南山风景区作为休闲、旅游、健身的绝佳去处,但很少有人关注南山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南山北水是我市的城市发展战略。2006年开展的“南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的课题研究,为今后南山生态和水环境的治理,构建灵山秀水、人水和谐的水环境提供了充分可靠的依据。在过去的岁月中,我有幸参与了这一意义重大的活动,受到诸多的启发,今特将零碎的心得整理如下,以飨父老乡亲。

  南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城南,距市中心2.5公里,风景区内雨量充沛,物种繁多,现存树木160多种、鸟类30多种。这里山势连绵,层峦叠翠,流水潺潺,古刹幽深,组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山林和城市绿肺。

  南山地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岩溶地貌,有利于地表水的汇集和地下水的补给。在谷地之间天然的及已建成的工程有七条水系、六座水库和一座塘口水库。南山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自然降水,基本无外水补给。

  水环境是以水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因素的统一体。南山水环境包括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南山地区地质条件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历史上山泉众多,泉涌溪流,给南山注入了灵气和活力,留下了许多佳话和神奇的传说。南山的人文景观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南山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音乐史、宗教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

  南山地区七条水系中,地表水水质现状是:水库水质优于河道水质,河道上游水质优于河道下游段水质。总体而言,南山水系水质已较为恶劣,水环境现状令人担忧,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南山地区地下水船山组灰岩是该块段的主要含水层之一。

  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区内的回龙山、九华山、观音山、黄鹤山、磨笄山等均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我市城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以民井形式开采利用孔隙水可上溯到两千年前,而深层地下水开采却始自上世纪70年代。南山所开采的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井深大致为120-250米。目前计开凿深井27口,实际开采井为12口,其他为报废井或备用井。随着部分深井的报废或停止使用,深井数及开采量还将逐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得以急剧减少,开采模数少于补给模数,地下水位也随之逐步回升。

  南山地区泉水水质较差,虎跑泉、鹿跑泉等泉水细菌、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地下水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目前,南山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也普遍偏低,河道与水库溢洪河工程不配套,大部呈断头河状态,加之河道淤积严重和桥涵阻水,行洪能力不足,水资源利用水平也不甚理想。这与长期以来忽视水系的生态功能有关,因而水质差、水环境日趋恶化。

  与此同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南山各小流域地表水源短超坡陡、流急峰高、径流丰富。因而南山暴雨产生的地表水径流,对主城区防洪安全常常形成较大威胁,从而可能给居民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造成难以预测的损失。为减轻城市防洪压力,改善水环境,在对南山谷地的六座水库采取必要的工程修复和扩容措施后,可一定程度增加山洪的蓄滞空间,实现洪水的资源化。

  眼下,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南山水系规划,注重水环境修复和水生态建设,使小流域河道排洪引水通畅,从而朝着建设富有特色的江南生态城市、长三角宜居城市和旅游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切实迈进。

  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健康利泽当代、惠及子孙,是我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河道的整治与修复应立足长远。在生态护岸、拓浚河道、增加河道调蓄排水功能,利用生物水体自净等方面应积极进行生态治河的研究和实践,以充分挖掘我市“城市山林”、“江南水乡”的特点,使河流成为连结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纽带,实现人水和谐。

  为此,必须对南山风景名胜区的水环境、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积极探索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与水量的科学管理手段,防止水污染,严禁破坏水环境,把水与生态、水与景观、水与生活、水与文化、水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精心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突出亲水特征,打造绿化坡地、亲水平台、亭廊小品等具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观、生态景观,突出城市之水的“个性”和文化内涵,彰显南山的湖光山色和充满灵气和活力的美感。从而努力建设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经济发达的高品位风景名胜区。愿我们共同爱护这上天赐予的瑰宝。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