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版:江花专栏A14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生活家

第003版
A1要闻
 
标题导航
解读华山畿■文/庐山
石印本里的红楼儿女■文/寥风斋
·专栏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8月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印本里的红楼儿女■文/寥风斋

  晚清时,书坊出版了不少《红楼梦》石印本。不仅卷首附有大量的人物绣像,而且很多石印本逐回附有两幅插图,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视觉感官需求。

  晚清出版的此类石印本,大抵都是评点本,所以书名往往题作《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增评补图石头记》,或是《增评补像全图红楼梦》、《增评加批金玉缘图说》。论及评者,王希廉、张新之、姚燮是三大评家。在这些评点本中,王希廉、张新之、姚燮合评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俗称“三家评本”,影响最大。而且这部评点本卷首所附人物绣像亦最多,达一百二十叶,每人一叶,前赞后图。此外,尚有一百二十叶两百四十幅插图。

  这部《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现存多个不同版本。这里选印的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沪上石印本。该刊本牌记书“己丑仲夏沪上石印”。书首的一百二十幅人物绣像,上至王孙小姐,下至丫鬟仆役,几乎书中所有比较重要的人物皆囊括殆尽,构成了丰富的“红楼人物画廊”。虽然人物众多,但绘者在处理人物时,基本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特点,如湘云醉眠、三姐吻剑、平儿理妆、香菱斗草等,结合故事情节,很好地体现了原著的内容。正文每回卷首所附插图,亦属石印版画里的上乘之作。如果将这些插图合订为一册,细细赏玩,则可称作是一部《红楼梦》连环画。

  这部石印本的人物绣像,因袭清王芸阶《增刻红楼梦图咏》之处颇多。王芸阶名墀,晚清著名书画家。《增刻红楼梦图咏》于光绪八年(1882年)由点石斋石印出版,收图一百二十幅。这部“图咏”亦是前赞后图,“三家评本”人物赞语,均蹈自此本。而且人物构图,雷同之处甚多。不过,“三家评本”绣像亦非简单地蹈袭,大多对原图进行了再创作,画面内容亦较原图繁复;少数几幅,与原图迥异。不过若论画家笔力,“三家评本”终是稍逊于“图咏”。

  “三家评本”的多个版本,人物绣像基本全同,但亦有绣像“缩水”的,如光绪十五年(1889年)同文书局石印本,卷首仅有绣像四十二叶。笔者藏有一部“三家评本”,封面题“增评全图足本金玉缘”,据牌记,该书于光绪戊申(1908年)九月由求不负斋印行。这部石印本卷首共有绣像二十四叶,亦一图一赞。值得注意的是,除开始“青埂峰石绛珠仙草”、“通灵宝玉”、“宝玉”、“黛玉”四幅图赞各为一叶外,其他人物绣像均半叶两图两赞,这大约是出于节约版面的考虑。在晚清出版的大量石印本小说中,人物绣像多采用群像型,插图亦多有上下栏版式,但像这样四方格的绣像版面,实属不多见。

  此外需要一提的是,虽然“三家评本”各版本人物绣像基本相同,但每回前的插图,却多有不同之处。拿光绪十五年沪上石印本与光绪戊申求不负斋石印本相比,后者的插图明显摹绘自前者,不过较之原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再加工,两者孰优孰劣,很难评判。像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沪上石印本展现的是灵堂前阖府哭祭的场景,而求不负斋石印本展现的则是重楼深闺之中,林黛玉一人在母亲灵前啼哭的场景,从立意以及表现力来看,求不负斋石印本似乎要略胜一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