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江花A13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生活家

第003版
A1要闻
 
标题导航
心动黄鹤楼
小焦山
激情猛洞河
·行吟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8月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动黄鹤楼
■文/郭韵

  总是想像着黄鹤楼的“天下绝景”。

  去武汉,正是盛夏。大巴将一群人丢在路边,抬眼即见一黄色琉璃瓦翘角亭阁立于半空绿树中,上书“黄鹤楼”。同车的朱序小朋友兴奋得大叫:“黄鹤楼!黄鹤楼!”其实那只是黄鹤楼景区园门一角。

  远处树梢上渐渐露出了黄色的楼顶。俄顷,一个若干年前就熟知的名词,立体地来到了眼前,它拔地而起,大气吞云,金色的琉璃瓦衬着蓝天白云,层层飞角如鹤翼展开,那腾空而起的雄姿,从天而降的气势,将人带到一种大气磅礴的境地,瞬间,古今天地相连相融,人便游走在浩渺的时空里……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天下江山第一楼”了。

  黄鹤楼底层大厅墙上有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白云舒卷,黄鹤载一吹笛老翁高飞云中,舞姿曼妙,栩栩如生,人们立于其下仰视,似能感觉它双翅扇动落下的阵阵微风,清凉在周遭漫漶。相传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辛氏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店壁上画了只鹤,此鹤能下墙起舞,从此酒店宾客盈门。十年后道士来店,用笛声招下黄鹤,跨鹤飞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酒店处起了座“黄鹤楼”。想来陶瓷壁画上的鹤和老翁,就是传说中的仙鹤、仙翁了。

  黄鹤楼居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登上五楼外廊,武汉这座“江城”尽收眼底。太阳艳艳的,四野绿色葱茏,长江两岸层楼林立,武汉长江大桥像一幅厚重的画卷,铺展于大江之上。江水安静无波,水汽云烟散漫,飘浮着满满的光阴,长江穿城流过,亘古不改道,古往今来沿途该有多少景致?思绪缓缓游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李白意境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崔颢感怀,一点点走近……近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红楼与黄鹤楼景区的亭台、轩阁、门楼等,像一枚枚闪光别致的纪念章,将这座城市的历史娓娓道来。

  三国时兴建黄鹤楼,是城之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后逐步演变为官商行旅游览、宴客、吟诗的观赏楼。大江东去,三国的烽火狼烟车辚马啸已与这座江南水城无关了,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找到了心灵休憩、净化之地,也为这里增添了一代代的诗情浪漫。唐代诗人崔颢登此楼留下千古名诗《黄鹤楼》,被誉为唐诗七律之首。李白登楼诗兴大发,欲提笔落诗,却见崔诗于壁上,乃折服不已,搁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黄鹤楼从此名气更盛。

  人们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楼上楼下俯瞰仰视远思,心动于楼的雄浑精巧,也心动于“文人相亲”的和谐大度。

  立于黄鹤楼东面的搁笔亭,赏读亭柱楹联:“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一个秀美的亭,将历史轻揽入怀,风过,前朝旧事穿亭而来,崔颢题诗,李白搁笔,这一题一搁,正合着诗人的心性,有才情和精神在里面。千年前的李白搁笔,千年后的人们依然喜欢他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由诗和诗人,让人感悟到一些人性的东西。唐诗的兴盛、某些事物的流传不衰总有其一定的底蕴。

  搁笔亭北石照壁上《崔颢题诗图》浮雕,集诗、书、画、刻于一身,崔颢的那首《黄鹤楼》在艳阳下清晰了然。唐人的诗思感怀,在今人遒劲的书法中再现,此时此刻于此地再读此诗,别有一番意味在心头,千百年前的平平仄仄,或许今人已读出了新的意境和感念,却依然不经意间心起微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