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医生:李一云
市心理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
选择这个话题,不是为了批评谁,而是希望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也许你们根本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你们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行为方式……
小A是个可爱的小女孩,看上去大约八九岁。刚开始面对我显得有点紧张,双手不由自主地揉搓,慢慢与她拉近距离后,孩子显得轻松了许多。她告诉我,她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画动画片里的小公主,一边说,她还一边问我要纸和笔,小脸蛋上洋溢着幸福的神采。“果然漂亮”,当我拿着她随手画下的花仙子赞美,并希望她将这幅画送给我时,她自信的笑容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当我一问“妈妈为什么带你来这里”时,小女孩立刻变得特别的恐慌,眼睛里带着忧伤,声音也变得那么的柔弱。她告诉我,每天一放学回到家就特别紧张,担心妈妈会骂她、打她。我又问她“是不是成绩不好”她告诉我,是因为她有一种“坏习惯”:一写作业就会感到嗓子不舒服,会用力咳出声音。妈妈曾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没有问题。从那以后,妈妈见她发出这样的声音就骂,有时候还会打,所以她就特别紧张。结果,越紧张就越想大声咳嗽。
于是,我告诉孩子的妈妈,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抽动症,家长如果反复打骂会造成阳性强化,有害无益。最好的做法应该让她放松下来,帮助她转移注意。可这位妈妈却不以为然地说:“坏习惯不改是不行的,我来看医生是因为最近她总是感到害怕。”
可是,作为母亲,就不该想想,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恐惧心理的呢?
小B是个清瘦、不那么漂亮,却像琼瑶笔下的纯真女生。她进诊室后只是站在我对面,不敢坐。直觉告诉我,她很可能患上了强迫症。果然,她说自己现在很怕脏,出门在外不敢接触任何物体,上学时要把座位擦好多遍,放学回到家里除了习惯性换下外衣,就是去洗手,原来是一天洗几次,现在只要一接触到物体就要洗手,如果不洗就会焦虑不安,非常难受。
与她交流中我得知,从小到大,她都是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妈妈从小就常常灌输卫生的重要性,“如果不讲卫生,就会得各种各样的病,很可怕”,所以她和爸爸一样,每天进家门第一件事情就是脱掉自己的外套,然后去洗手。有时候与同学一起出去玩,妈妈也叮嘱她不要在外面吃东西、不要接触脏东西。有一次,因为饭前忘了洗手,被妈妈骂了,而爸爸有时觉得外衣不脏,不脱外套进房间也会被妈妈骂。渐渐地,孩子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惹妈妈不开心,生怕不卫生会得病。久而久之,就成了如今的模样。
我告诉小B的妈妈,她的行为模式是孩子强迫的根源,可得到的回应却是:“不可能,我怎么没有强迫呢?”
再说说小C吧,一个性格腼腆的男孩子。初见面时低着头,始终不愿意将头抬起来正视我。他告诉我,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出于好奇,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看黄片,看完之后感到兴奋,身体有了反应。之后就想寻找这样的感觉。班上有的男生“谈恋爱了”,他也想,但自己平时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结果,有一次看到家附近晒着女性内衣,顿时感到很刺激,就偷了回家,以后就常常控制不住偷女性内衣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
虽然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却坚持认为“很多人和我们一样都在外面打工,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没有问题呢”。其实,家长有没有想过,别人的孩子是在青春期吗?别人的孩子个性也那么内向吗?别的家长有没有适当地和孩子交流过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变化呢?
小D是我最不愿提及的,小小年纪患上了抑郁症,连她自己都通过上网查询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可是妈妈却认为她没有病,固执地认为“只是与同学相处不好而情绪低落”,无论我如何解释,妈妈始终坚持不用药。小D最终的死,让我痛苦许久……
太多太多的案例,恐怕讲不完。之所以写下这些曾经接触过的案例,只是想建议全天下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相信科学,从自己做起,做一个能给孩子完整而良好身心教育的称职家长。
(吴兰珍 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