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版:A16江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现场

第003版
A1要闻
 
标题导航
我与一尾筝
我的季节
捕鱼
成长与成功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7月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一尾筝
■文/熊月

  当千古流传的一曲谱子在丝弦上跃出灵动的音符,这穿越千年的乐音流泻在不同指尖上的,必定是一种文化。

  我所知道的文化,源自我与一尾筝。几日前从杂物之中瞥见,取出来端在架子上悉心擦拭,空白着手指再次倾听沉郁顿挫的宫商曲调,太久的生疏仿佛回到第一次触碰它的时候。

  初初开蒙,高不及一尾筝长,却是痴了般爱上沉木与其上的十七白四绿弦。从长不过五行短不过十六拍,到近不过低头一抹远不过俯身勾挑,这一尾静静的筝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这沉重的价值不亚于子期之一言之于伯牙的分量。

  乐器哪怕小如埙,均凝结着祖先的艺术天分、文化修养与开明智慧。更何况一尾长筝?终其艺术,若说抽象音乐堪称第一,即便是同一首曲子,在不同人手下也蕴含着不一样的情感。写意山水中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又是山,水又是水;音乐曲词中却是山即是水,水即是山。有时候,一幅画哪怕不是名画,也难以添上一笔半毫。因为那是绘画的艺术,色彩的文化,时空永远阻隔住人们的交流。

  音乐则不。唐宋古墓中出土的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海月清辉等名琴,至今声色犹是圆润清匀。若是熏一炉香,席坐抚琴,与古人听同一度琴音,岂不快哉?纵使时光流逝,也带不走音乐的美,阻隔不了知音的对话。

  至今犹记,伯牙鼓琴,子期听音,及子期死,破琴绝弦,唯留一曲《高山流水》供吾辈瞻仰;残阳如血,碧波万顷,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至今传唱;三千宫阙,两万韶音,皴指泣弦,黄沙淹没不了一轮《汉宫秋月》……未曾经历酒逢知己千杯少,忽失知音绝弦摔琴,却从音乐中闻得友谊大如天;未曾夕阳西下,棹舟潇湘,却从音乐中听得渔父一曲高歌;未曾深居庭院,遥望不见数重帘幕,却从音乐中一夜飞度镜花水月……

  一尾筝是一本尘封的书,用无形的文字诉说一段又一段或悲或喜的往事,或百年、或千年。音乐文化属于所有生命,生生不息。

  我与一尾筝的故事,像一滴水与一片汪洋,筝不是汪洋,是一滴水,我只是它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不懂它,可我知道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