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翟进
一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为何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感动?本报3日A4版报道的“最美社区医生”杨凌的事迹,在读者中产生反响。市民纷纷对杨凌点赞表达敬意。昨天上午,原本只召集10人参加的“大家谈杨凌”座谈会来了29人。
“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医生”
家住江苏大学附近的东城绿洲社区居民顾玉辉说,他们社区很多人到花山湾找杨凌看病对她的评价是:雷锋式的好医生。
花山湾居民殷晓秋说:“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医生。”殷晓秋的妈妈90多岁,行走不便。殷晓秋曾请某社区医生出诊一次,对方回复说,只有老人卧床不起才好上门。“我听了后,心里陡然一凉。找到杨凌,她说我晚上下班后上门,她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殷晓秋说。
上个月,家住东吴新村的李庆华老人,术后为脚踝部骨折缝合部位拆线犯了愁,杨凌联系同事上门服务解了燃眉之急,并多次下班后前往探望,送上自购的消毒药水。“杨医生拆线后到我家里4次,告诉我如何防感染,亲自给我上药、消毒。她真正是我们的贴心人。”
“普通的她做了不平凡的事”
杨凌的丈夫、市机电高职校老师龚峰强认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救死扶伤与治国安邦同样伟大。他曾梦想当医生,后来没有实现,“现在通过妻子实现了”。
1998年服务站刚开始建时,龚峰强晚上打着手电筒,陪妻子一幢幢楼地跑,上门建健康档案。为一个小病人不肯住院,他们曾到过丹徒镇家访,还到过谏壁镇焦湾村家访。“作为教师,家访很正常,没想到医生也要家访。”龚峰强说,在家里妻子的电话成了“健康热线”,随时都可能响起,通话中妻子最后一句话都是“有事打我电话”。
龚峰强还针对报道“澄清”说,杨凌还是好媳妇,好老婆,好妈妈。自己并非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妻子中午下班,先到菜场买菜;吃过晚饭,坐在儿子身边看书,写文章,为儿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且,杨凌孝敬公婆,“在我们家,媳妇比儿子还亲。”
网友“小鱼来了”透露,杨凌多次组织网友进行公益活动“暖冬行动”,带着孩子慰问花山湾社区贫困老人。“先前遇到有人摔倒,我不敢扶,她的行为教育了我:我们应该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在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丁春芳眼中,无论她们工作上生活上有困难,杨凌都会帮助解决,是她们的知心大姐。同事助产师周春霞说,遇到难题,杨凌一喊就到,她一到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同杨凌一起在儿科呆了10年的护士王燕说,杨凌亦师亦友亦母。
京口卫生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翔认为,杨凌很普通、很平凡、可亲、可敬,是社区群众、网友在生活中发现的典型,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她人很普通,岗位很平凡,经历很平凡,但她做了不平凡的事。仔细回味一下,做到这样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