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版:C3 京晚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3版
A1 要闻

第004版
A2 看点
 
标题导航
“英语退出高考”误读背后的民意
一题两议
认同“门当户对”隐喻阶层板结
就让幸福敲响“门当户对”那扇门
为武大校长
给学生道歉点赞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5月2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语退出高考”误读背后的民意

  自5月17日开始,有关“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称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英语将退出统考”的报道成为关注热点。对此,教育部发言人续梅18日向媒体称,目前教育部仍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顾明远本人亦称“被媒体误读”。

  (5月19日《南方都市报》)

  

  教育部表态了,顾明远本人也表态了,说明“2017年英语退出高考”确实是种误读。但笔者以为,误读也是一种民意,表明了民众对改革英语教育、减少英语戏份的热切关注和期待,我们应该读懂这种民意——

  一者,我们以现在这个劲头猛学英语,投入产出比却很低,实用性很差。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流利表达、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也不会超过5%。“大多数人学英语十几年,最后的结果可能都只掌握些‘三脚猫’功夫。”上海外国语大学副研究员缪迅说。从表面来看,导致这一尴尬现状的原因是英语教学的保守、滞后、僵化——过于注重语法和读写,缺少对听力和口语的训练,但实际上,根本原因是民众使用英语的刚需不强,很多人几乎不使用英语,即便使用,也是简单使用、偶尔使用。

  二者,对学英语的重视超过了学汉语。很多家庭或幼儿园学英语从娃娃抓起,很多孩子在上小学、中学期间坚持上英语课外辅导班、培训班,英语作为和语文、数学并列的“三大主科”,在中考、高考中一直占有很高的权重,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成了大学生毕业的硬门槛。而相比之下,上汉语培训班的孩子就少多了,大学的汉语教育更加弱化,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容易提笔忘字,甚至有些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不强,汉语文化有越来越式微的风险。当母语还学不好时,把学英语放到那么重要的位置,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者,英语是必修课,也就带有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会违逆不少学生的意愿和志趣——有的学生并无意从事与使用英语有紧密关联的职业,也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

  四者,去英语化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弱化英语的地位,并不是抛弃英语学习,而是由原先狂热、畸形的重视,转为理性地加以对待,重新对英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进行合理的界定。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外交往的深入,学习英语有其必要性。但我们没必要长时间地统一强制学习,我们应该降低英语学习的权重,应该摒弃英语学习的功利化、浮躁化和盲目化,而是追求英语学习的工具化。我们可以压缩英语作为必修课的学习时段,在有些时段把英语作为选修课,可以降低英语考试在中高考中的占分比重,可以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不再把英语分数纳入中高考总分,用更加灵活简单的方式来检验考核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比如,达标即可、综合评定等,也可以取消大学的英语四六级考试……

  减一减英语教育的戏份是务实之举,能让教育的结构更加合理,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读懂民意之后,就应该在教育改革中尊重民意,顺应民意。刘俐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