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国庆节试展、今年4月1日正式开展的“姚桥非遗”展览馆,数月来吸引了上千人次的村民前往参观。近日记者前往参观,这个以“百姓寻常物”为主题的展馆,却见证着“历史深辙痕”。
“姚桥非遗”展览馆设在镇江新区姚桥镇文体中心三楼,由家具、农具、生活用品、杂件等部分组成。姚桥文体中心主任万国宝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底新区“万顷良田”的建设,大量拆迁的同时村民洗脚“上楼”,导致簸箕稻箩、犁、耙、蒸笼等农村生活生产用品渐渐消失,有的则成为“柴火”被烧毁,而这些生产生活用品却见证了包括姚桥在内的中国社会的大发展。因此,去年上半年,在姚桥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建“姚桥非遗”展览馆。目前,共收集到各类民间生产生活用具及玩具200余件。“可以说,件件都是历史的见证。”
走进“姚桥非遗”展室,记者看到,展品种类繁多,其中有木制的独轮车、水车、纺车、雕花大床、橱柜桌椅、梳妆台、水桶、粪桶、澡盆、脚盆、风箱,竹编的鱼罩、鱼篓、竹椅、竹凳、碗橱、竹匾、挑箕、簸箕、稻箩、竹扒、窝折、菜篮、草筐,食盒、蒸笼,铜质的脚炉、捂手的汤婆子,加工粮食的舂臼、坛坛罐罐,草编的给小孩子坐在里面的“草窠”。另外,还有风筝等玩具。特别是名为“姚桥记忆”的展室让人印象深刻,展览有各种放映机、幻灯机、音响等,“让人想起那些一起在村头看露天电影的年少岁月。”
收集这些展品虽然花费不多,却让万国宝颇费心思。万国宝说,他1981年起到文化站工作、1996年当文化站站长,数十年来与村民打成一片,对独轮车、水车、纺车等信息渠道丰富,他就找上门或买、或以茶叶等交换;有的村民则干脆相送。花费最多的是雕花床,花了2000元,但对方额外赠送了槅扇等。
“姚桥非遗”被热心网友上传到“大港信息港”后,迎来一片称赞。网友“洪溪小子”说:填补了镇江空白,有创意、有胆识、有魄力!(钱钢 陈茜 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