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版:B13 京晚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资讯交换站

第003版
A1 头版要闻
 
标题导航
认知“另一种生活”的能力
今日头一评
那些因外语折腾的人生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因外语折腾的人生

  7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最引人瞩目的是,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12月8日《新京报》)

  前几日,教育专家还在忧心忡忡地说,各地高考思路不改、“降低英语权重只是折腾”。不想几日后,教育部考试招生方案已经迈出了惊人的一步:传说中的让外语“圆润”地离开统考界,基本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严格来说,这还不能说是外语退出了高考,只是从诡异的主角,回归跑龙套的本位。就像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说的,“从世界趋势和个人发展来看,都需要改变外语在高考中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局面。”

  这话说得太客气、太文雅,更直白一点,就是以下的说法: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不管是怎样的说辞,有一点共识越来越清晰:外语教育回归工具属性,实践素质教育的多元取向,既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也有利于相关领域的纠偏与均衡。

  其实,这是我们早就一语成谶的事实:当英语一路狂飙的时候,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却显得有些步履蹒跚。譬如在2013年,“汉字危机”成为热词——只是,拯救汉语言危机,恐怕不能只靠“听写大赛”等电视节目来实现,高考的导向不转身,教育纠偏恐怕注定只是一场梦呓。

  高考可以转身,但这些年被外语热而逆转的青春,却终于成为历史的殉葬:在高考这条路上,曾有多少鲜衣怒马的梦想,折戟在外语的大棒之下;在高等教育的终点,又曾有多少热血满怀的激情,因为四六级的门槛儿连毕业证书都触手不可及;在就业选择的市场,更有多少踌躇满志的热望,因为莫名其妙地“外语硬件”而心生绝望……

  外语固然不可原罪,但还原其工具意义、让市场做出选择,哪些人要学、学到什么程度,也许比全民狂热更有意义。毕竟,今天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自信正视外语的价值与意义。那些因外语而折腾的人生,也应该随着高考的转身成为历史吧。邓海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