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A3 记者编辑社区蹲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资讯交换站

第003版
A1 头版要闻
 
标题导航
蹲点记者:徐贤礼
上期评议结果
社区“四老”
助“失管”小区走上自管路
老年学校
来了民警“老师”
蹲点记者:沈湘伟(机动部副主任)
读者评议团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评议团

  读者评议团

  

  周斌:如果被人喜欢是一种财富,那么潘榴红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两年里,从市区到乡镇,她日复一日的行驶在201的线路上,沙哑的嗓门、娴熟的技术,不经意间传播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能让世界充满阳光。

  赵怀德:标题醒目。“组合拳”和“超千次”,直观地反映了三茅宫第一社区就业服务的举措和成绩。就业是民生之本。唯有“倾心奉献、真心干事、精心服务”,才能担当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这一保障民生 的社会责任。三茅宫第一社区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记者通过生动事实和具体数据,总结了他们的好经验 ,可读性很强。 

  

  

  老记评议团

  

  卢伟庆:平凡的人们给我们最多感动,读者好像已经认识了女司机潘榴红。徐贤礼的蹲点稿在材料的取舍、文字的组织等方面都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稿件中,沈湘伟把三茅宫第一社区帮助求职者的“三大就业平台”一一道来,采访面广量大,内容厚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翟进:用细节说话,是我读徐贤礼稿件得到的最直观感受。那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真实、生动,让人读到、看到、感受到,勾勒出一位带着浓浓人情味的好司机潘榴红。生活中,感动我们的不正是那些点缀于事物之中的细节吗?细节之美,人性之真。

  再看沈湘伟的“组合拳”稿件,足见出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智慧结晶。居民就业难,但社区工作人员不嫌其烦,做好中介桥梁,搭好舞台通道。通篇文章有点有面,大量鲜活事例铺陈开来,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居民轻松就业的希望。如果我市其他社区也能借鉴三茅宫第一社区的经验,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为居民做好服务,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上新岗、创新业”的好事例。

  范海罡:不亲身坐一次潘榴红驾驶的201路,也许永远不会体会到那些诸如“用方言报站点”,又或是“搀扶老年人上下车”等细心的举动。徐贤礼用自己切身的感受,体会了一名普普通通女司机潘榴红的大爱之心,同时用最朴实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潘榴红的工作状态。

  用方言报个站、遇到腿脚不好的扶一把,潘榴红的这些举动在常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潘榴红正是用这“再平常不过”的举动感染着每个扬中人、镇江人,让大爱之心在每个人心中传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