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版:B8 教育培训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3版
A1 头版要闻

第004版
A2 中山东路改造
 
标题导航
语文课程新认识
站在起跑线上 父母的那些“忧愁”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课程新认识

  ——从语文课程的新定义说开去

  “语文是什么”的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很难说清楚,困扰着老师们,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语文老师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所以,我就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想试图弄清这个问题,以便在语文教育中澄清认识,明晰方向。

  “模糊”说

  语文像什么?语文是诗人眼中的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是文学家笔下的水:月光如水、心如止水、柔情似水、上善若水、时间像流水……语文是盲人手中的象:“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语文是儿童心中的“圆”:有的说是烧饼、苹果,有的说是皮球、灯笼,有的说是月亮、太阳……

  语文是“山”不是水,是“象”不是鱼,是“圆”不是方。看来,语文很像大海中的冰山,既显露出它的基本特征,又隐藏着很多难以说得清的东西。由于角度、阅历、认识不同,对语文的定义就不同。

  “精确”说

  语文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实验稿”语文定义修改:“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主语分别是“语言文字”和“语文课程”,而“语文”这个“大概念”被“回避了”。这样表述也许更清晰了一些。

  近代学者宋子翰早在1931年就对国文科的特殊性质作了精辟的阐释:别的学科重在知识的传授,国文科重在传授知识的文字的运用训练;别的学科重在内容实质的深究,国文科重在形式表现方法的探讨;别的学科在使学者明了,国文科则于明了而外,尚须使学者能运用。这么说来,小学的语文课程应该以语言学习和运用为本位,重点是教学生学习语言和言语交际,语文教学的重心要放在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上,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一听就明,一说就顺,一读就懂,一写就通。

  “多角度”说

  1、从工具性的角度说,语文并不玄妙:学语文就是识字、写字、阅读、表达。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2、从人文性的角度说,语文又很玄妙:学语文就是阅历生活,磨练思想,塑造自己的灵魂;直接、间接生活,认识事物,辨别是非。语文甚至可以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

  3、整合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春秋榖梁传》曰:“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所以说,“会说话”、“说好话”是做人、立人的根本之道。正如孟庆东所说:“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小学语文学不好,制约着终身发展。

  美容、健身、养气、提神

  1、美容——写一手好字,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字是语文的标志性能力;字是门面。眼、心、手并至,多感官参与,做到形入心通,习字练习实际是让学生在书写“变硬变定”的“化石”——汉字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字是一个人的心电图,写好字就是给自己美容,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

  2、健身——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整体发展。

  首先,打好基础面临的就是重构基础的问题。识字写字教学,既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保底工程,又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高年级力求美观,建议每节语文课10分钟,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阅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言语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的尖端工程;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立言教育。把立言与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习方法的指导、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应该作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当好学习主人的基本保证。

  其次,培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包括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交际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运用语文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等。这里,只就阅读和习作略作说明。

  (一)阅读课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读书思维能力。

  (1)把握提要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如重点、要点、梗概。

  (2)把握整合篇章结构的能力。如段落层次: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文章中以每天四问总起,然后从四方面分开说,最后总结,层次清楚。

  (3)探究概括文本内涵、主题的能力。

  (4)把握领悟课文表达方法的能力。领悟写法,《黄河主人》课文重点围绕“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中心句来写的。再如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习惯上说的“烘云托月法”。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正是通过对乘客等相关对象的描写,从侧面烘托、表现出来的。侧面描写的恰当运用,能有力地突出所要烘托的人和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给人以鲜明感。

  (5)把握欣赏重点词句的能力。感受优美意境,《槐乡五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这一句是整体上对槐乡美景的描写,突出了槐花开放时色彩的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是从远近两个角度来具体描写槐花的样子。辨析感情色彩,《在大海中永生》“鲜花伴骨灰”为什么用“伴”而不用“拌”?表达作者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爱戴之情。领悟言外之意,《理想的风筝》告诉我们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要做个怎样的生活强者,刘老师告诉我们答案。欣赏修辞佳句《灰椋鸟》比喻、拟人的写法。《大江保卫战》排比手法:“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对偶手法:“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二)写作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

  ——观察,既要观,又要察。

  ——思考,主要应是习作的构思能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谋篇等。

  ——表达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

  ——创造能力一是想象能力,二是彰显个性。

  (三)整体发展。

  巢宗祺教授曾提出过“语文生长期”的说法,是因为语文学习是生理、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生命体的活动,要遵循它的自然规律。不同于机械加工的过程,也不能违背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是重感悟,重积累,重实践,摈弃理性分析,注重直觉体悟思维,走学得与习得相结合、书面学习和生活体验相联系、感悟积累与实践运用相融通的路子,把学习的内容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感悟——通过亲身实践,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自己的智能认知水平,经过积极的思维判断,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领悟和顿悟。俗话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而老年读书则如台上观月。”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视野,通过读书感悟生活。

  积累——既要积累语言,又要积累生活,还要积累方法、情感等。《灰椋鸟》背诵片段便是很好的积累。

  实践——通过实践,打通单项和单科语文学习的壁垒,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实现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工具。

  3、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读书调查要重视,做题伤害人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加强指导。

  4、提神——提高认识,塑造灵魂,积淀情怀。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面对语文我们要做到:在战略上要简单化,在战术上要具体化,在思想上要革命化,在行动上要科学化,才能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蔡二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