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A5 校园周边无良玩具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资讯交换站

第003版
A1 头版要闻
 
标题导航
校园周边兜售“诅咒卡”令人忧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缓解不开心情绪,彻底毁三观,掉节操无下限”
校园周边兜售“诅咒卡”令人忧
家长呼吁:多部门应联合监管,学校应正确引导
  古瑾 摄
  古瑾 摄

  本报讯  “诅咒”,每一个成年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恶毒的词语。然而,一种所谓的“诅咒卡”,竟明目张胆地出现在我市校园周边小店,并隐隐有在小学生中渐渐流行的趋势。

  日前一天早晨7:40,正值上学的高峰。记者在我市某小学附近的小店看到,来往的孩子络绎不绝,小店外面桌子上摆放着的几盒卡片更是吸引了不少孩子流连忘返,其中“校园诅咒卡”赫然在目。一位小女孩拿着“诅咒卡”左看右看,显然有些爱不释手,正在犹豫要不要买。两个小男生也拿着“诅咒卡”在商量,一个说:“挺好玩的,买一个怎么样?”另一个有些担心:“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允许我们买这种卡片,还是算了吧。”

  记者看到,这种“诅咒卡”以颜色不同分为好几套,每套封面上都印有“高压群专用”字样,并特别注明适用人群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无节操无下限乐于毁三观者、热爱重口味者、不开心者”,功能为“缓解不开心情绪、刺激创作灵感、彻底毁三观、掉节操无下限”。每一套里面各有18张卡片,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有“我诅咒×××,跟校园里最丑的结婚”,“我诅咒×××,出门就碰打劫的!”……

  记者走访了市区几所小学,发现学校周边的小店都将这种“诅咒卡”放在醒目位置。一位小店老板说,这种卡片售价1元,前两天才进的货,卖得挺不错。当记者追问在哪儿进的货时,老板却十分谨慎,并有些不耐烦地说:“这都是小孩子们闹着玩的,问那么多干什么?”记者根据卡片上所注的“嘉祺出品”及产品货号,也没能在网上找到相关商家信息。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听说还有这种诅咒人的卡片,几乎所有家长都感到震惊。“诅咒卡是在向孩子灌输恶意的敌对意识,生产这种玩具的厂家太恶劣了!”家长张先生说,他如果发现孩子用这种卡片,一定会果断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并且和孩子积极沟通,帮助孩子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家长钟女士表示,学校应和家长一起,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

  “要杜绝此类玩具的出现,需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配合,还需要教育、工商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有着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的刘老师告诉记者,孩子是单纯的,购买这样的卡片或许只是为了一时好玩儿,“作为大人应该告诉孩子,这是一种恶作剧,让孩子们明白‘诅咒’并不是一种好的交往方式,应学会换位思考,以正确的方式来交朋友。”

  (古瑾)

  说上两句

  保护未成年人

  是全社会的责任

  有关无良玩具的话题,并不新鲜。几乎每年都会有各式各样、闻所未闻的“恶俗”玩具上市。你不得不佩服制造商们别出心裁的“创意”,也不得不赞叹经销商们利令智昏的“招数”,为了最大限度地牟利,有些人可说是置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于不顾。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商家对记者的来意都很警惕,面对记者的询问,也一概摇头表示不知。可见,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这些无良玩具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只是利益所驱,追逐最大利润的企图已经使正义和良知逐渐沦丧。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身心尚不健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只要觉得“好玩”,便“一概拿来”,这便更需要成年人的正确引导。虽说教育孩子不买此类玩具,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然而,让孩子们远离这些玩具,却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抵制。

  维护少年儿童的切身利益,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面对把危害孩子身心的东西推销给未成年人而牟利的丑陋行径,有关部门该“说说话”了。(古瑾)

  相关新闻

  A.

  “诅咒”的流行,竟源于《喜羊羊》

  “画个圈圈诅咒你。”当儿子因作业拖拉被自己批评了一顿后,儿子嘴里嘟囔着的一句话,让市民蔡女士彻底“惊呆了”。

  “我怎么也没想到,他竟然说‘诅咒’这个词。”回想那一幕,蔡女士仍旧有些气愤。她告诉记者,当时她就把儿子拉过来,很严肃地问,怎么会说“诅咒”这样的话?儿子被吓住了,还有些委屈地告诉她,这只是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潇洒哥”的口头禅。

  “在我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中,诅咒别人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诅咒’这个词,还能成为动画人物的口头禅。”蔡女士对于目前不少动画片存在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孩子的世界简单而直接,没有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又天性爱模仿,我不知道,这些动画片到底要教会孩子什么?”

  一位正在购买“诅咒卡”的三年级小女生告诉记者,她知道“诅咒”这个词也是来源于《喜羊羊与灰太狼》。当记者问她了不了解“诅咒”的意思时,小女孩说:“知道啊,就是好朋友之间用来开玩笑的呀。”

  同样是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也让有着7岁女儿的许先生成了动不动就挨女儿打的“受气包”。

  “女儿不仅每天都要看这部动画片,自己的帽子、衣服、裤子、鞋子也都要有喜羊羊的图案。”许先生说,女儿看了十几集后,开始喜欢打人,而且特别喜欢打爸爸,只要爸爸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做事,女儿就会打,有时甚至是毫无理由地打。许先生也和女儿交流过,女儿说,因为她是红太狼,爸爸是灰太狼,灰太狼不听红太狼的话,红太狼就是这样打灰太狼的。“没想到一部动画片,让女儿形成了‘只要你不听我的话,我就要打你’的思维方式。”许先生对此不无担忧。

  今年4岁的豆豆,最近也让妈妈头疼不已。因为只要豆豆稍不满意,他就会大声地喊:“混蛋!”

  “我们家里人从来不说粗话,‘混蛋’这个词,他是从动画片《奥特曼》那儿学到的。”豆豆妈有些无奈,尽管一再和儿子讲道理,告诉他不要再说“混蛋”这个词,可儿子并不理解,“他觉得说这个词很威风,因为奥特曼总这样说。”

  “现在不少动画片都相当成人化,有些过分贴近社会不良习气,还有对金钱的崇拜等内容,这些本来应该是高中生才能分辨的情感和是非因素,过早地以动画片为主要渠道,植入了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小孩脑中,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影响。”江苏科技大学老师周稳兰认为,家长应把好关口,替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动画片,动画片也要尽快建立起分级制度,“孩子们的成长环境,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爱”。

  B.

  无良玩具,并不仅仅只有“诅咒卡”

  对于无良玩具商来说,只要有钱可赚,他们并不关心这些东西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走访中,记者发现,类似“校园诅咒卡”这样误导孩子的“文化垃圾”并不少见,“香烟糖”、“小棺材”、“仿真手枪与仿真手铐”、“酸到你活该”的话梅糖……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无良商家做不到的”。

  所谓“香烟糖”,是一种包装盒与香烟盒十分相似的糖,只是标签有些许差别。昨天下午,记者在花山湾就碰上一名小男生正在模仿大人“吞云吐雾”,他手上的“香烟糖”盒子上标有“精装盒烟糖”字样,盒里面的香烟糖看起来与过滤嘴香烟一模一样。据这名小学生说,这种糖5毛钱一盒,一盒5根,“像抽烟一样但不是烟,挺好玩的。”当记者表示小孩子不要吃这种“香烟糖”时,小男生有些不屑一顾,“大人不是都这么抽烟吗?”

  市民范先生告诉记者,他还见过小孩子玩一种棺材样式的玩具。这种“小棺材”长约3厘米,用塑料制成,做工粗糙,黑色的盖子上还画着骷髅头,贴着符。打开小棺材,里面放着一个小人。“这不是宣传迷信思想吗?”范先生说,这些小玩具价格便宜,往往孩子不需要经大人同意,用自己的零花钱就可以买,家长根本不知道,“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实在太有害了!”

  “孩子的模仿行为会形成心理暗示,抽香烟糖的孩子长大后,就很有可能真的抽烟。”市中山路小学老师刘姗姗认为,家长和老师都要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此外要严格掌握孩子的消费去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古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