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陈志奎
每次经过京畿路都是坐车,几乎没有闲庭信步游走品味的机会,尽管我知道,那里的每一扇门、每一堵墙、每一个迂回曲折的里弄背后,一定深藏着一段尘封太久的历史。有了报道京畿路改造的机缘,我得以把这条500多米长的道路缓缓地走了一遍,似乎是与老镇江的繁华往昔作了一次握手与对视。
在这个变动不居的年代,倘若你离开镇江半年再返回,不必说许多新修的路,也不必说拔地而起的楼,单是那些拆迁后留下来的成片废墟,就足以让你对日新月异这个成语有深刻的体会。
然而京畿路,连同与她连接的宝盖路等一些姊妹路,在过去的数年里却始终岿然不变,似乎躺在老时光里沉睡不醒。
京畿路不长,也不显眼
其实京畿路不长,也不显眼。少有人注意到这条街,在云台山与宝盖山的环抱下,她就像个与世隔绝的孩子,偶尔疾驰而过的小汽车以及呼啸而过的公交车,似乎才能让人意识到她还在城市纵横交织的交通路网里。
眼下,京畿路终于要改造了。两头都被围挡封闭,道路中间已经被挖开。街边的房屋一如既往地老旧,街坊们说,许多老房子多少年来就没有变过,这条路也是如此。
提到京畿路,老镇江们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毕竟这条路也曾阔过。“阔”字至少有两层理解,因地处西津渡旁,渡口经济的繁荣让京畿路共沾雨露,“那个时候人流从早到晚就没断过,两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打个比方,你可能不信,这路比现在的大市口还要‘热嘈’!”而这条路曾经阔过的另一层意思则落在了实处,这条路宽7米,现在看起来窄了,可在当时人力车、行人并行不悖,而直到1958年镇江市区才有了第一辆公交车。所以那个时候,京畿路是阔的。
这条路还有一个“特色”:坡度落差大。可您也许不知道,许多年前的京畿路还要更陡一些。冬天,在铺满雪的路上,骑自行车的人前仆后继地中招,接二连三栽跟头,然后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骂上一句,跨上自行车继续骑行。想到这个画面,几十年后的今天,街坊们还是会忍不住哈哈大笑。陡也有陡的好处,48岁的张师傅小的时候就曾在这条路上滚铁环,人追着铁环,俯冲而下,不亦乐乎!
这里像是被“遗忘”了
循着路边饱经风雨沧桑的建筑群,京畿路的前世今生蒙太奇般跃入眼帘:京畿路顶点原称金鸡岭,是镇江通往句容、茅山和南京的重要关口。清代有闸门和官兵把守,晨开暮闭。清代中后期京江画派周镐创作的《京江廿四景》里有一幅叫《京畿晓发》就是以这里为原型的,画面上两旁石岩壁立,山口建有关门及门楼,门内一侧竖立牌坊多座,路上已见有早行者奔波的身影。1929年江苏省政府搬到镇江,对该路进行拓宽改造,取名京畿路。
因之,回忆里的时间维度是以30年、40年甚至大半辈子来划分。“那又叫红万字会,以前做过教堂,我还在里面念过书呢?”“老邮政局那时候可风光了,寄信、发电报,那会不识字的人居多,大厅里还有专门代写信的,你说他写,信就这么写成了。”
繁华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上世纪50年代新建和平路,从渡口到车站也不必从京畿路走了,再后来渡口风光不再,火车站又搬迁走了,人气也跟着淡了。这里像是被遗忘了,连同人好像都随着路一起老去了。
其实说京畿路不变,未必准确,马路对面仅靠云台山山脚下,就添了许多仿古新建筑,前些年为此拆迁走了一批住户,而对于更多的南侧住户来说,他们念想的也是拆迁,“十多年前就说要拆迁,停止报勘,到如今也没有个说法,破旧的房子都快成危房了,又不能好好大修,到哪里说去哦。”
原汁原味改造不拓宽
走过秋的洗礼,京畿路地面上铺满枯黄的叶子,两侧法桐树叶还没有落尽。看起来法桐很老,其实不比老街老,树龄不过四五十年而已。
京畿路牵动老镇江的心,而网友们对这条路也不陌生。拓宽,抑或维护现状,显然,对于这个话题大家莫衷一是。这里紧靠着西津渡历史街区,伤筋动骨地拓宽似乎是没有可能的。而工程项目部也给了斩钉截铁的答复,为保持原汁原味的民国风味,京畿路不会作拓宽处理,只是一些管线的编排敷设,路上的一百多棵法桐部分进行一些简单的修剪后会尽数保留。
细释其中缘由,有规划业界人士解读道,上海市在规划建设环节对中心城区山阴路、复兴西路等64条道路永不拓宽,保留原有道路尺度。我市对具有历史风味的道路也有意识地实行了不拓宽处理,比如之前的双井路改造就没有拓宽,而京畿路的改造则一脉相承,遵循延续了这样的规划理念。
一切都在变的年代,京畿路的不变似乎是一种宿命。一路走下来,再看看这些多年以前的历史文化建筑:世界红十字会镇江分会旧址、1921年落成的民国江苏省镇江老邮局、吉庆里以及瑞芝里等多处清末民居群……
小链接
zjldy1:星期天专门去走走看了看,这几条路应该改造好之后,和西津渡连成一片,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国建筑风格街区,毕竟现在的西津渡范围还有点小,逛起来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最好,这个范围还造成步行街。只是这样一来,是不是又会让很多人觉得不方便呢?
你大业: 修路是好事,但要保持它的原貌,路两边的老店铺再修整一下,让这条街道成为老镇江的记忆留给后人,因为这条路记载着镇江的许多历史。
小小文艺范: 这条路走得很有感觉,很有文艺范!
时间的轮回:如果还原上世纪60年代的大鹅卵石路那更好,城市并不是有多大,路有多宽,而是更好地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不要拆了真,建了假的……
(陈志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