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计划经济时期与市场经济时期。2000年以前,中国汽车市场基本是由国家统购统销,产销规模完全由国家控制;2000年之后,国家统购统销体制取消,市场主导的经销体制开始成为汽车产销的主流。
因此,要总结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某些规律以及教训、经验,1990年代末期是一个时间起点。在这个时期,一个是市场主导的经销方式开始成为主流;第二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逐渐建立、崛起;第三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
如果以2000年为一个起点的话,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高速增长时期,即从2000年开始,到2010年的10年间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基本都在20%左右,甚至最高时超过40%。第二个时期为2011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时期,汽车市场增长速度最低只有个位数的增长,最高时也不到20%。第三个时期为2020年左右,市场饱和程度越来越高,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趋近零增长,汽车厂商的收入来源从新车销售转向到售后服务市场。
在这三个不同的增长阶段,中国汽车市场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汽车厂商所采取的策略也不同,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目的与重点也不同。
从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销售规模为207万辆,到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的1826万辆,10年年均增长率24.3%,总增长率为783.1%。
高速增长的时期,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那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而言,中国汽车市场让自主品牌能够在甚至手工打造汽车的基础上逐渐起步并站稳脚跟。
这主要是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市场基本形成各自封闭的范围与区域,自主品牌的产品基本定位在三四级市场,外资品牌的产品主要销往一二线市场。
每一个市场区间都有着太多的增长潜力,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都无需到各自对方的市场进行渗透,就能够吃饱喝足。
这种情况虽然让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能够在这种轻松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成长,但是却也让自主品牌迷失了基本的发展方向。
十年的发展时间,自主品牌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从无到有,逐渐成为一个数十万产销规模的汽车企业。同时,自主品牌最大的失败在于,由于市场过于庞大,造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只是重视了扩张,而忽视了一个汽车品牌最应该重视的品牌、品质、市场。
从一开始,自主品牌都进入了一个成长误区。即许多人都认为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最大的差距在于技术的缺失。也因此,许多人都对于市场换技术寄予厚望,许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纷纷宣称自己在产品研发上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固然,拥有先进的技术是一个汽车品牌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条件,但是对于当时的自主品牌来说,技术不能说不重要,但是技术决不能成为自主品牌竞争力的全部。品质、品牌,以及与市场相适应的产品设计能力也是自主品牌成长的必要条件。
显然,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严重缺失品牌概念,这也是当初上海牌汽车退出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增长的市场特点,也造成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于产品研发更多是基于主观印象,办公室的闭门造车,领导意志的产品定位,一味模仿甚至抄袭的造成理念,让自主品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在这个时期,奇瑞汽车与比亚迪公司分别先后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领先者,但是由于这两家公司甚少对于市场消费者的了解,并一味追求销量的扩张,而忽视产品品质的打造,从而造成自主品牌市场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后戛然而止。
奇瑞与比亚迪代表了当时几乎所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特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了一段疯狂的扩张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与外资品牌之间的鸿沟仍然没有缩短的可能。
于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纷纷开始调整、反思,多品牌战略一时间成为各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共同的努力方向。
投入巨资更换汽车logo与商标;重新梳理品牌架构,改单一品牌为多品牌,实施从低到高得多品牌策略,成为许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一致选择。
但是,主观上制定的所谓高端品牌,与市场消费者之间欠缺了信息沟通的桥梁,更缺少了支撑品牌的品质基础。
自主品牌一时间陷入了“中期发展陷阱”,即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虽然在低端市场占有了一定的份额,但是在寻求品牌高端突破上一直找不准关键的脉搏。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时期,中国这十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应该称为自主品牌失落的十年,大好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一二线市场被外资品牌牢牢占领,自主品牌其实失去了最好的市场机会。而且,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饱和程度的提高,自主品牌能够利用市场发展空间,以追赶超越外资品牌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