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鹏的书画艺术□ 张春华
“我曾沉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但从没动摇对养育了我的这片黄天厚土的眷恋,仍然是喜欢自家的山、自家的水。”这是书画家杨金鹏先生在《翰墨陇原》作品集中的自序。
与共和国同龄,呼吸着甘肃麦积山区大自然的清新空气长大的杨金鹏,笔名阳雪,别署耕耘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评委的他,于艺术的虔诚和执著令我钦佩。
书法:浑厚古拙创新意
杨金鹏先生的书法师承多方:由篆隶入手,上追汉隶,并以张迁碑临习最深,旁涉石鼓文、秦篆、钟鼎文。近年来,他又对王羲之、苏东坡、王铎、黄庭坚等古代书法大师们的行草书下了一番苦工夫,并将明、清一路的篆隶笔法运用到行草书的创作中去。
在其从艺生涯中,著名书法家肖弟先生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肖先生是国展评委、甘肃书坛的领军人物,不仅才识过人,艺术论点及社会、政治方面的才能亦很丰富。在与肖先生的交往中,杨金鹏深受启发,逐步认识和完善了自己的艺术水准。肖先生还将来甘肃的段成桂、蔡祥麟、刘艺、薛夫彬等名家介绍同杨金鹏相识,并请他们为之品评作品,令其受益匪浅,艺事大进。纵观杨金鹏先生的书法艺术,我们虽难一一列举他的师承关系和一笔一画的源出,但他那碑味、帖气盎然并存的各种书体所呈现出的洒脱、率真、奇逸的时代气息,以及外柔内刚的气质和内刚外柔的内涵素养,总透出他的个性风格。
诚然,杨金鹏先生对书法审美追求是与其一贯的艺术主张分不开的:他认为由作品而生发出的线条形象语言,一切由源头而来,但又似有还无,甚至可能无中生有,但空间依然存在。线条与颜色照样充满遐想。在《艺术心语》中,他曾写道:书法虽难一语道尽,却耐人寻味。它有雄壮,但雄壮中含淡远;它有跌宕,但在跌宕中不失严谨;有浑厚,但在浑厚中带有空灵。因而,在创作中他极为注重情感的宣泄和墨色的变化。
绘画:老辣苍雄显生机
杨金鹏先生走过了很多路,画过很多的画,也写过无数的字。而近年来,他更是将书法艺术语言融合到绘画创作中,力求表现出陇原山水之苍雄,以及黄土地山野里的泉声泥香,逐渐形成了以书法笔墨线条为主的西部山水画和墨色苍润浑厚的花鸟画风格。
值得关注的是,创作中杨金鹏先生还十分注重对姐妹艺术的吸收。他说,书画艺术是寂寞之道,需心平气和地埋头做功夫。他认为,艺术家不走出画室,不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搜取素材,就会像久不见阳光的花草,会失去生命力。
为此,杨金鹏曾数十次走进陇原东南那传奇而神秘的深山老林、民俗村庄。他于跋山涉水中,朝暮神会,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尽情地吸吮自己独钟而渴求表现于笔下的自然素材。他深知:要表现西部山水,已不只是大漠孤烟,风光独具的甘肃东南部地域风貌,才是见于笔端能表现西部山水的真正素材。他认为,残桓断壁,黄土野塬,土坡、枯树,西部风貌看似有几多苍凉,但这里却是有着深厚艺术底蕴的一片文化袄土。因此,在杨金鹏先生的笔下,无论是高山峻岭、大漠荒烟,还是茅屋村舍、岚烟晓雾,都是他常常表现的题材。
在杨金鹏近期创作的《拔翠五云中》《陇山秋色》作品中,笔墨苍劲有力、厚重老辣、层次分明,有气势、有气韵、有传统中国画的特点,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日月轮回,山河永存,我要用辛勤和汗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这是杨金鹏先生的心声,也是我们的期待。
杨金鹏,笔名阳雪,别号耕云堂主,1949年生于甘肃兰州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亊、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原书画研究院顾问。
1991年获甘肃省首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1994年获唐诗宋词书画印赴日展铜奖,1995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书画家作品展金奖,1998年获甘肃省第三届中青年书法一等奖,2000年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甘肃省第三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2002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徳艺双馨”会员称号,并在国内外高层次展赛中30多次获等级奖。
作品参加“全国第四届中青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九九全国书画邀请展”“西部十一省市书法作品邀请展”“2001现代日中书法名家墨迹展”等国内、国际重大书画展。作品及个人传略入编《中国书画大成100家》《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等50余部辞书和作品集。出版有《中国书画百杰——杨金鹏作品选》《杨金鹏翰墨陇原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