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雨中的新桥镇长春村格外宁静。街上,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清扫路面,她就是68岁的赵知音——长春村的保洁员。
但谁又知道,11年前的冬天,一场厄运降临到赵知音身边:一次车祸导致儿子陈旭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无知觉。更残酷的是,赵知音的儿媳妇很快就离开了这个家,抛下了残疾的丈夫和当年只有6岁的女儿。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在了赵知音的身上。给儿子喂饭、擦洗粪便、按摩、推他出去散心晒太阳……赵知音开始了精心照顾瘫痪儿子的漫长“旅程”,这些看似简单的琐事,赵知音一天天重复着,一做就是11年。
昨天上午10点半,扫完地的赵知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本来就很瘦弱的赵知音,背部已经弯曲变形,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
赵知音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身高近一米八的儿子翻身。对她而言,这着实不是件轻松的事,而她又必须每隔三小时做一次。
帮儿子翻过身,赵知音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她不能休息,必须赶紧去厨房做午饭。说是厨房,其实也就是红砖砌起来的仓库,里面摆放着各类清扫工具,最里面是一个土灶。
午饭很清淡:清炒黄豆芽,清炒白菜,白米饭。
“每天都吃这菜?”
“差不多吧,都是家里种的,简单吃点。”
偌大的灶台,赵知音既要炒菜,又要添柴火,忙活了好一会,盖上盖子,赵知音就倚在柴火旁打起了瞌睡,可她又不敢睡着,怕儿子会时不时叫她。
不忍心打扰赵知音,记者来到了陈旭荣床前,和他聊起来,还没聊几句,这个42岁的汉子已经潸然泪下,“11年来,妈妈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不是帮我喝水把尿,就是翻身盖被,一晚最多就能睡三四个小时。”陈旭荣说。
邻居李大妈也说:“赵大姐太不容易了,光帮她儿子翻身这件事,她每天都做七八次,农忙的时候也雷打不动,水稻播种的时候,赵大姐插秧插到一半,一看翻身时间到了,放下手上的农活就回去帮儿子翻身,哎,不容易啊!”
这时,长春村妇女主任李君美来到了陈旭荣家,带来了补助金。陈旭荣说,自从事故以后,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种的几亩地和一份清洁工的工资,村里及时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后,每年都会定期把补助金送到家里,不仅如此,逢年过节还会给一些慰问金。
李君美说:“好在现在赵知音的孙女已经渐渐长大,村里联系了企业资助小姑娘念书,如今孩子已在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念大专。”
“我真的很想站起来,让老母亲睡得安稳些,过得舒服些;我也希望,能挨家挨户去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邻居……”陈旭荣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希望,“听说干细胞移植能让我站起来,不管怎样,我不会失去生活的希望和力量。”(范海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