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茶是有感情的,现在茶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半路与茶结缘的马淳沂如今是一位真正的茶人,做茶、卖茶、评茶、玩茶,他的人生在阵阵茶香中点亮,从昔日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茶叶专家。
结茶缘,外行变行家
马淳沂是半路出家。1998年,他被新区丁卯的一家茶场聘为副场长。以前从未接触过茶叶的他,因为工作关系,开始对评茶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茶叶的审评,可以及时发现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问题,也能看出什么样的茶是好茶。”马淳沂当时的想法很朴素。
2004年,马淳沂创立了镇江雨泰茶业有限公司。这时,他已经过培训,成为一名评茶员。有了一定的茶叶知识技能后,他发现小茶叶有大学问,渴望系统学习专业知识。2008年,他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深造,成为一名在职硕士,这时他已45岁。
学习从未间断,马淳沂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与茶叶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从茶叶的种植,到生产加工经营以及茶文化等。这样的充电,加上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他将掌握的技能直接运用于茶叶生产,收获颇大。
马淳沂埋头钻研茶叶审评和茶艺技术,2009年,他在中国茶叶学会通过了农业部的职业资格考评,获得“国家高级评茶师”资格。经镇江市茶叶学会推荐,他参加“第三届长三角品茶王大赛”从近2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最后取得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
他也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在行内有一定影响的茶叶专家,入选镇江市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技师审评专家组。
研茶技,种茶有门道
镇江茶场有个惯例,夏秋茶因为卖不出好价,大多数弃之不用,很是可惜。马淳沂琢磨着能否有什么方法将夏秋茶用起来。
一番潜心试验研制,他带领团队推出的“甘露翠螺茶”加工法获得成功。这项技术使原来很多茶场弃之不采或仅用来加工低档茶叶的原料起死回生,加工成口味醇厚的中、高档绿茶。这个新创的加工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甘露翠螺茶”成为本市茶叶行业首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叶产品。
“甘露翠螺茶”加工法推广到镇江三个辖市区及省内其他茶场的近2000亩茶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加工出的茶叶产品价格提升了2倍。
2010年,雨泰公司被质监部门确立为“甘露翠螺茶”及其相关技术规程的省级地方标准的起草单位,马淳沂也成为省级地方标准的首席起草专家。
马淳沂主持的“茶鸭共作和防虫网在无公害茶园中的应用项目”在国内首次将“稻鸭共作”技术应用于无公害茶园,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和合作社带来亩产值增加60%以上的经济效益。
享茶趣,茶香人更香
为了评茶,马淳沂遍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各大茶区,品尝各种不同的名茶。一次,他为了品茶,在安徽六安瓜片产区蹲守10多个小时,现采现加工,泡一杯,茶香飘逸,别样滋味,再苦再累都被抛到脑后。“各地都有不同的佳茗,能品到真是人生的幸事”。
在对茶叶的好奇和探索中,马淳沂要让更多人分享茶的快乐。2007年,他创办培训中心,为行业进行采茶、茶叶加工、茶艺服务和茶园工等技术培训。几年来,仅市区培训的茶艺师就超过2000人,评茶员500多人。
马淳沂还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向学员传授创业知识,把创业和茶叶技能传播结合起来,辅导学员从事茶叶生产和经营活动。在他的帮助带动下,学员创立了茶庄和专业合作社,仅合作社就吸收近200名农户加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贫困大学生和残疾孩子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也许比简单的资金资助更有用。”马淳沂说。为此,在市劳动就业和技能鉴定部门的协助下,他每年资助江苏大学等学校的贫困大学生和市特教中心的教师、学生,让他们免费参加培训,并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获得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多一份就业的选择。
随着网购的盛行,马淳沂从去年开始又尝鲜在网上开起网店,为镇江地产茶走向全国开启了一扇网络窗口。
(徐祝平 沈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