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A3 记者编辑社区蹲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01版
封面导读

第002版
封2 资讯交换站

第003版
A1 头版要闻
 
标题导航
蹲点记者:范海罡(新闻策划部记者)
上期评议结果
万家村:
满村尽飘桂花香
车灯企业
产值翻番的“秘诀”
蹲点记者:巫悦萌(经济民生部记者)
读者评议团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评议团

  读者评议团

  

  鲍六志:《“城里有的,我们也有”》稿件通过新旧对比,生动的勾画出新桥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衣食住行“升级换代”,今非昔比,精神面貌“脱胎换骨”。

  徐润福:《 杨家巷村,每年都有新变化》从居住环境、日常出行、生活设施、养老保障等方面,表现杨家巷村的喜人变化。字里行间透露出村民的满足感、自豪感、幸福感。

  鲍德宏:新桥乡人健康,琴棋舞蹈美又忙;丰衣食度时光,老有所依有人养;出门行不着慌,汽车送保逛商场;衣食住教医养,农村变城非梦想。  

  赵怀德: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记者采写句容华阳镇和丹阳新桥镇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探索、成绩和经验,非常及时,让我们看到了令人向往的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老记评议团

  

  陈声秦:“新农村,新气象。”两位蹲点的年轻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下农村生活的新鲜气息。无论是新桥镇敬老院里的声声二胡,还是城中村改造后的杨家巷村整洁的环境,都让人读来眼前一亮——久违了的“接足地气”的农村报道,这就是记者的作用:让读者看到许许多多离身边既近又远的新闻故事。

  沈湘伟:如果两名蹲点记者没有经过事先约定,那么这两篇社区蹲点报道可谓“巧合多多”,不仅都是反映新农村的变化,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且在文章结构、叙述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都有类似之处。两篇报道在描写上都较为细致具体,生活改善的涉及面也较多,字里行间也体现出生活的改善带来了人们生活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两篇报道同吹“和谐风”,多少有点太“圆满”,如能通过一些新农村发展之中必然会产生的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生活方式改变过程中的焦点问题,通过解决矛盾、提升认识、促进更好发展来切入,以点带面,则更彰显报道的感染力。

  李明明:昨天的两篇文章粗看有点“碰题”,都是描述了新时期农村的喜人变化,不管无意还是有心,正与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统筹城乡发展精神契合,“农村包围城市”,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两位年轻记者,范海罡侧重细处入手,主要是倾听一个新闻人物的娓娓道来;而巫悦萌则是散点透视,通过几个新闻人物的采访,异曲同工,勾勒摹画出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